数十载奋斗,只为育才更好明天

羊城晚报 2019-05-31 13:59

老院长王转

温幼卿老院长在幼儿园观摩孩子活动

官颖柔老院长在培训老师

叶蔚清(前排左一)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

文/丰西西 何宁

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东路26号之四,一扇并不起眼的大门背后,藏着无数孩子充满欢声笑语的快乐童年——这里是广东省育才幼儿院二院(下称“省育才二院”)。这所建于1954年的幼儿园,今年迎来了65岁生日。伴随着它一同成长的,有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还有年复一年工作于此、生活于此,将自己的芳华奉献于此的老师们。风雨65载,育才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育才人的精神是什么?此次我们采访了四位老育才人,有1957年就任职于此的叶蔚清的家人、历任院长王转、温幼卿、官颖柔,讲述属于他们的育才时光。

叶蔚清家属回忆:

她从来都是笑眯眯地照顾着每一个孩子

很多人对省育才二院取名为“院”的历史不是很了解。时间追溯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大旗,与日寇浴血奋战,大量党的领导和骨干无暇顾及子女的抚养与教育。为解除其后顾之忧,由进步人士、社会团体和政府发起,成立了儿童保育院,负责接收培养边区干部、军人的子女和革命烈士遗孤。众多革命后代在保育院学习生活,继承了革命精神,见证了那段特殊的历史。在延安保育院的影响下,广东省政府也成立了保育院。

70岁的孙庆明再次走进省育才二幼大院时,感觉无比亲切,他8岁跟随母亲到此,在这里度过了美好而欢乐的童年时光。直至不久前母亲离世,他还经常会回到这里,看看原来她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孙庆明母亲叶蔚清1921年出生于香港新界荃湾,家族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她的父亲是荃湾名门望族叶锦全先生。1942年8月,叶蔚清参加革命,成为东江纵队港九大队成员;1943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地下党交通站和民运工作。

孙庆明回忆,母亲1957年来省育才二院时,已经有8个班,100多个孩子都是全托幼儿。当时老师们的办公室分散在幼儿园附近的多个地方,晚上遇上刮风下雨又赶上有孩子生病时,老师就得撑着伞把孩子背到隔着一条大马路的医务室去。当时没有通讯工具,有什么事都靠老师们的两条腿跑步联络,非常不便。可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家中有6个孩子要养育的叶蔚清也全身心地投入到照顾孩子的工作中,从来都是笑眯眯的。

在孙庆明的记忆里,省育才二院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幼儿院里有一个水果园,有龙眼树、番石榴树、大蕉树等等,还有鸡蛋花树,开花时阵阵香气扑鼻。”他回忆,幼儿院里户外大玩具很多,有一座大滑梯,四边可以上下活动;有两个大沙坑,小朋友们喜欢在这里玩沙;沙坑旁边还种了葡萄,每当葡萄成熟时,老师就带着孩子们采摘,特别开心。

王转:我们每天上下班,

两头黑,只看见星星

88岁高龄的老院长王转虽然行动不便,但一聊起省育才二院的事情,整个人顿时神采奕奕,精神矍铄。她说自己17岁就开始干革命了,打过游击、做过地下工作,对党的事业绝对忠诚,1969年广东省委组织部让她去省育才二院主持工作,她义无反顾地全身心投入到党的教育事业。

从1969年到1987年,她在省育才二院度过了18年的时光,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春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院也进行了教育改革。首先,加强了教师队伍的建设,坚持派老师出去脱产或半脱产学习;在内部,我们也根据老师的实际情况,能者为师,以老带新,互助切磋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组织观摩和评比等。完善多种培养师资的渠道,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保健卫生等业务水平与管理水平。修改各项规章制度,改革教材教具和教育方法,采取直观教学、因材施教的方法,开展多种体验活动,如饲养小动物、种植小园地(如种南瓜、西红柿、玉米等)让孩子动手又动脑。还经常组织幼儿到飞机场、百货商店、车站、工厂、公园等地实地参观学习。同时开展‘三浴’锻炼:冷水浴、热水浴、游泳,不断提高幼儿体质。”

最让王转感动的是,这里的老师和保育员们数十年如一日,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育才人一直传承了勤奋上进、事业心强、有高度责任感、踏踏实实等优良作风,大家不计较个人得失,敢挑重担,以院为家,勤劳俭朴。”

她清楚地记得,由于省育才二院从创院开始就做全托幼儿园,老师和保育员们每天早上6时半上班,晚上要带保育员班,平时还要抽时间进修、学习等,几乎没有业余时间,大家一心扑在工作上,那时大家调侃道:“我们每天上、下班,两头黑,只看见星星。”

2016年8月,王转老院长回省育才二院看望孩子和老师时,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么两段话:

当年我以育才为荣:身挑重担,数十载奋斗,默默奉献,只为育才更好明天。

今天育才以我为傲:似火夕阳,百花齐放,辛勤付出,看如今“桃李满天下”。

温幼卿:幼师最关键是发自内心爱孩子

作为知青的温幼卿1994年调任省育才二院当院长。她回忆,2000年前的幼教更重视孩子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我们培养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因为会生活是第一位的,如果自己的事情都处理不好,怎么做大事?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省育才二院在四年前才改成日托班,之前一直是全托。在她看来,这里培养出来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都非常强。因为特别重视体育,孩子们身体都棒棒的。“我们上世纪90年代就引进了男体育老师,这是幼儿园唯一的男老师,孩子们喜欢得不得了,他教孩子们打篮球。我们每天保证孩子至少3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其中至少有一小时是体育锻炼。”

温幼卿在省育才二院任院长这些年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在入口上严把关,“对于幼师,我们除了专业技能上有过硬的要求外,最关键的是看其是否真的爱孩子。”她认为,只要让老师跟班,很快就能看出对孩子是否真爱,“真心爱孩子的话,对孩子的笑是特别自然的,有经验的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我们招聘老师时,最后一关就是让这些候选老师跟班,从中挑出富有爱心的老师。”

除了教师入口严把关外,温幼卿每年都开展教师和保育员业务考核,“对老师业务考核是让他们对工作不能懈怠,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奉行‘一切为了孩子’,只有对老师专业要求严格了,孩子才能好。”

官颖柔:老师一定要学会观察孩子

恢复高考后,官颖柔考上了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1981年毕业后就到省育才二院当了一名幼师。“我在这里工作不到三年,就被送去华南师范大学进修,不断地学习让我的视野宽广了很多。”

她把自己在省育才二院的34年分成了三个成长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之前,“从1981年到1990年,这十年的广东省幼教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我当时有幸参与了一个全国性的幼教大调研,收获很大,这些宝贵的数据也为接下来十年幼教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非常好的参照。”第二阶段是从1990年到2000年,她认为这十年幼教标准化的东西比较多,“整个社会对幼教都更倾向智力的培育”;第三个阶段是2001年之后,特别是2008年到2015年她任院长期间,“省育才二院的老师想得更多的是,如何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更精,教育的匠心开始被提倡。”

官颖柔特别强调,老师要学会观察和评价孩子,这是老师的基本功,并且孩子的学习应该从身边的生活开始,“我们要求老师一定要学会观察孩子,让孩子独立去探索,只有孩子主动去探索了,才会享受学习的过程。”

省育才二院60周年院庆时,很多毕业的孩子都回来看望老师,看到这群阳光、大气和自信的孩子,官颖柔很欣慰:“近些年来,有一些专家抨击寄宿制学校,认为孩子过早全托对其成长不利。我们这么多年做全托,从毕业的孩子身上看到的是他们很阳光大气,生活自理能力强,这跟我们老师对孩子的爱是分不开的。到底全托好还是日托好?我觉得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是要看哪一种方式最适合这个家庭,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新闻推荐

北京路步行街迈向国际化、高端化、品牌化 粤菜博物馆将于6月部分试运营

南方日报讯(记者/李欣通讯员/姚瑶)5月28日,越秀区举行北京路步行街改造升级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广州北京路文化核心区管理...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