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浸黑点难题如何纾解 广州正改造原有排水系统,打造“智慧排水”管理体系
受持续暴雨影响,29日上午,广州番禺区光明北路水浸街,最深处达50厘米,路上行人蹚过马路。南方日报记者肖雄摄
连日来,广州强降雨不断。其中5月28日,全市有44个观测站录得100毫米以上降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白云区同大路,达177毫米。
连续的暴雨,对城市的排水系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近日的暴雨天气中,广州也出现了不少水浸黑点:天河棠德南路近百辆车被泡;白云区新市墟多家店铺被浸;番禺105国道大石段礼村附近成为一片“泽国”……
水浸街,给人民群众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在雨季绵长的广州,为什么水浸街情况频频出现?下一步又将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一难题呢?
策划:冯艳丹梁文悦杨小妍
统筹:余秋亮
南方日报记者:冯艳丹刘珩郭苏莹余秋亮
暴雨来袭广州新老水浸黑点同时出现
5月29日8时,广州市番禺区大雨,光明北路市桥地铁站B出入口附近发生严重水浸,水浸点最深时近1米。附近交通严重拥堵,水浸路段水深没过成年人膝盖,车辆无法通行,市民只能蹚水通过。随着雨势渐渐变小,积水直到下午2时才慢慢退去。
不仅是市桥地铁站,在这次大雨中,番禺区多处水浸。番禺大罗塘珠宝城形成几十米的大水洼;汉溪大道东保利大都汇附近10多辆车被泡;105国道大石段礼村附近则是一片“泽国”……
5月28日,广州市区暴雨,也有多地出现水浸。白云区新市墟被淹,多家店铺被水浸泡;金沙洲交通几乎瘫痪,有市民早上6时半开车出发,花了2个小时都没能上金沙洲大桥;天河区科韵路黄埔大道路段和广园快速路段积水严重,上班族汇聚成上百米队伍涉水前行;天河区棠下棠德南路路段积水超过半米,近百辆车泡在水中。28日早上,广州市内超过30条公交线路受到暴雨水浸影响,调整运营。
28日和29日的暴雨,让一些老的水浸黑点再次暴露。根据公开报道,近年来,番禺区市桥地铁站和105国道大石段、白云区新市墟和金沙洲环洲路等地均发生过水浸,有些路段甚至逢暴雨必淹。
此外,一些新的水浸黑点也涌现出来。28日出现水浸的棠德南路,几天前刚刚水浸过一次。5月23日下午5时许,一场持续1个小时左右的暴雨让棠德南路变成了“一条河”,积水几乎淹没了几十辆共享单车,车辆通行困难。7天之内,棠德南路水浸两次,且均出现店铺进水、车辆被困,交通通行困难的情况,棠德南路已成为新的水浸黑点。
一些老的水浸黑点治理处理不及时、不彻底,一些新的水浸黑点又涌现出来,对于雨季漫长的广州,治理好水浸黑点可谓任务艰巨。
原因探究降雨量大,排水设施有瓶颈
今年入汛以来,天河区棠德南路成为了较为严重的水浸黑点之一。暴雨之后,天河区水务部门也对此处黑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摸查。
“经过排查,该区域水浸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周边污水系统不完善,污水支管网缺失,污水只能通过雨水通道排放,挤占了原有雨水通道;二是排水系统存在瓶颈,导致遇到暴雨时路面积水受顶托退水较慢;三是外部区域雨污合流水涌入棠德南路加重水浸。”天河区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白云区新市墟一带也水浸严重。分析其原因时,白云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是本次暴雨超过了十年一遇的标准,但市里很多排水设施都是按照老标准建设的,普遍都在两年一遇以下,很多地方只有一年一遇甚至半年一遇的标准。而新市涌流域一带的排水设施,仍未全部完成提标改造工作,所以暴雨便会出现排水不及而水浸的情况。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新市涌通过石井河连接珠江,是属于潮汐河道,遇强降雨时容易受到顶托影响,导致排水速度慢。而长达8公里的新市涌,其流域范围恰恰覆盖了白云区最中心、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如景泰、三元里、棠景、新市、同德街等。因此,每次白云区遇到强降水,新市涌流域都是水浸街影响最严重的区域,也是市民投诉和反映最集中的区域。”该负责人表示。
广州市水务局总工程师冯明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市的排水标准是每小时大概50毫米,而现在部分区域降雨量经常会达到95、135甚至150毫米。这个是超标准的,所以便会出现短时间水涝。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工程和抢险结合,采用强排、预警、抽水等手段尽快排出去。”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林宁则表示,广州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建城史的城市,整体来看大部分建成区地面或道路标高较低,与受纳并排放雨水的江、河、涌、湖水面安全高差较小。此外,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或者违章建构筑物导致江、河、涌等城市泄洪通道被侵占,泄洪能力降低也容易造成水浸。
综合施治广州将建“智慧排水”管理体系
“短时强降雨,加之潮水顶托影响,低洼地方就极易造成水浸街。这几年经过政府多方努力已经解决了很多水浸黑点,如天河岗顶、暨南大学、中山一立交等。”作为华南地区领先的水污染治理和排水设计的专业设计院,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院长熊正元介绍,设计院参与了广州市众多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设计工作。
“水浸街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解决的手段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采用简单的工程措施就可解决,有些可能需要多种方法综合施治,才能永久性地解决。”林宁介绍说。
“过去城市为什么很少出现水浸街?是因为城市的开发强度比较低,有很多没有硬化的地面、绿地、水塘、湿地甚至农田可以通过蓄、滞、渗的自然方法,降低径流形成的强度。”关于如何解决水浸街的问题,林宁认为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今年又是厄尔尼诺年,广州的气候比较反常。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广州今年的降雨量超过了1000毫米,超过了多年平均的56%。其中,4月降水量达491毫米,打破自1951年以来的降水纪录。降雨是自然现象,而从源头降低雨水径流强度,在雨水汇流的环节强化人工干预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广州市出台了《广州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从规划、设计、建设、验收、管理等各阶段对城市建设项目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要求。“让雨水通过下渗入、暂存等工程手段,让雨水在人工控制下有序、低强度通过雨水管道,这样就减少了整个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即使在现有条件下也可适当降低水浸街程度。”水浸街的解决要多措并举,他举例,对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相关职能部门均会明确要求建成后雨水径流量不大于建设前。
“大城市高强度的开发不可避免,逐步改造、提高原有的排水系统标准,提高管道输送能力也是解决水浸街的方法之一。“其实每个水浸点的解决方案都可能不同,有的是系统性问题,有的是局部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具体到个案,他举例暨大水浸点,就是在系统分析了水浸产生原因,经技术比较最后确定采用强排方案,项目建成后彻底解决了水浸问题,也经受住了近几年无数次暴雨的检验。
事实上,为了防止大规模内涝,广州市有关部门一直在行动。记者了解到,近日广州市水务局便制定了《广州市“智慧排水”建设项目专项规划(2019—2021)》,广州市计划通过3年时间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打造一个全市统一的一体化、规范化、精细化、智慧化的“智慧排水”管理体系。
据了解,“智慧排水”管理体系建成后,可以对排水管网规划、设计、施工、管养、报废进行全过程、动态化管理。为应急调度方面提供强大的预警功能。同时,完整准确的排水防涝数据可以极大地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应急水平,逐步降低城市内涝风险,全面提升广州市排水综合管理水平。
新闻推荐
扫描二维码,进入广州市少年宫信息一览表,查找各个少年宫的所在地址、联系电话、微信公众号等信息。南都讯广州市少年宫、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