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争创营商环境“国字号” 优化企业“用户体验” 为高质量发展“降噪”
利用“区块链+AI”技术,黄埔区上线了“商事服务区块链平台”,开启了“全天候、零见面、一键办”的企业开办服务新模式。资料图片
开办一家企业,需要耗时多久?
创业青年刘超预设过多种情况,直至“五一”前夕,她在广州市黄埔区政务服务大厅得到了出乎意料的答案。仅用一个半小时,她就拿到了全国首张通过“区块链+AI(人工智能)”平台办理的企业营业执照。利用“区块链+AI”技术,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开启了“全天候、零见面、一键办”的企业开办服务新模式。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良好的营商环境,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更应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与生俱来具有改革开放基因的广州高新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正立足全省、放眼全国、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努力为特大城市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探索新路、提供鲜活的“广东经验”。
作为广东省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该区一直努力为高质量发展“降噪”——“来了就办、一次搞掂”审批服务、全国唯一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政策兑现服务以及“秒批”、“信任制筹建”、涉企证照“四十四证合一”等多项解决营商环境痛点、难点的改革,创造了多个“黄埔速度”“黄埔标准”。
把办事“少跑腿”转化为
企业在市场“抢跑”的先机
记者来到黄埔区政务服务中心,一面二维码墙前聚集着许多人。想办的事,打开手机扫码即可。
刘超在“区块链+AI”企业开办服务模式的二维码上扫码,录入信息。约10多分钟,信息录入完毕。9时10分,系统提示可以打印营业执照了。一个小时后,银行预开户的信息和税务发票申请的反馈信息也已收到,刘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就近的银行网点和税务网点前去办理。
黄埔区在全国首创的“区块链+AI”企业开办服务模式,打造了基于区块链的共享式“登记网”,并通过向港澳地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探索实现港澳企业商事服务“足不入境,离岸办理”。
集成了企业开办便利化措施的商事服务区块链平台,是黄埔区不断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去年8月,黄埔区“企业开办服务大厅”在该区政务服务中心亮相,“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涉企证照“四十四证合一”同时推出,成为继在全国首推政务服务事项“秒批”清单之后的涉企服务2.0版创新举措。商事改革3.0版本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在提升企业开办安全性的同时,实现了“全天候、零见面”。同时,今年该区还在全省率先创建企业开办“无费区”。
黄埔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审批处负责人刘鸯凌表示:“参照去年企业开办的数量,预计今年将为区内企业累计节省政务费用约1100万元。随着企业落户数量逐年增加,惠企礼包将远不止这个数。”
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市场主体蓬勃发展。今年一季度,该区新注册内资企业9436家,增长150.4%,注册资本734亿元,增长231.7%。实际利用外资9.23亿美元,继续保持全市第一。
审批不出区、服务不打烊、办事不求人、成立北上广深4个特大城市及广东省内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局、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区级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今年,企业家之间口口相传的“黄埔速度”将继续从时间、程序、成本上发力提速。
把打通企业筹建的“任督二脉”
转化为重大项目集聚的引力
今年一季度,该区新引进重点优质项目35个。其中,世界500强、央企或中国500强、民营500强投资项目12个。引进项目投资总额约1000亿元。
重点优质项目的引进一直是该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杀手锏”。如引进LG显示OLED、LG化学偏光片等项目,形成千亿级平板显示产业集群;引进GE医疗及关联企业,该区生物产业从业界默默无闻跃升到国内第一梯队,形成生物医药投资的“黄埔现象”;引进粤芯芯片及上下游企业,填补广东省、广州市“缺芯”空白,带动半导体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全新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卫表示,粤芯项目建设期间,区里设立专项工作小组,遇到问题都是第一时间给予回复和解决。政府的高效服务,使得项目实现去年3月打桩、5月动工、10月主厂房封顶,今年3月中旬设备搬入、6月投片、9月即可量产。“"黄埔速度"令半导体行业的国际同行们叹为观止,也让公司今后有更加充足的信心。”陈卫说。
这一切得益于该区在企业筹建过程中,紧紧围绕企业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同时,针对企业反映集中、审批量较大、专业性较强的事项,如规划公示公布、零星地形图测量、周边管线测量等,由区财政每年安排资金,统一购买服务,企业建设项目1万平方米可节省15万—20万元。
今年,该区将以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再创招商引资新优势,确立了“引进10家世界500强、30家重大企业总部、100个以上优质重大项目”的目标。
目标不小,改革步伐持续加大。在企业筹建领域,该区一方面将进一步优化信任筹建改革举措,完善主动服务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将搭建企业筹建项目信息平台,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将通过优化梳理企业筹建ISO全流程,开发全国第一个“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全周期动态管理服务平台”,形成建设项目全流程动态监管体系。该区将以企业筹建信息平台建设为支撑,在信任筹建实践的基础上,优化承诺制信任审批,积极探索“拿地就建”“先建后验”的创新实践。
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转化为区域引智的能力
今年,百济神州设立的全球第二个研发中心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动工了,将于2021年建成。这是百济神州在该区的第二次布局。此前,百济神州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生物药生产基地,并于2018年组建了商业公司,在广州设立企业的累计注册资本已超过36亿元。
从广州知识城到广州国际生物岛,一条吸附着世界级生物医药科研中心、技术平台、产业化基地的产业带渐次明晰。
金域医学、迈普生物、锐博生物等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击楫中流;华南生物医药研究院、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体组织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同台竞合;GE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项目、诺诚健华项目等顶尖项目整装待发……600多家公司,年产值超过700亿元,一个全新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广州东部迅速崛起。
“从小步慢行到加速跃进,从量变到质变,广州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走过了一条并不算短的道路。”广州开发区科创局副局长陈伟权说,这中间最关键的是知识环境的建设到达了一定的高度。
早在2016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在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展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该区成为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开展知识产权改革的试验田。
“知识的聚集,就是创新的聚集。”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说,“与其说我们追求营商环境的改善,不如说我们追求知识环境的改善。包括企业、科研院所、孵化器、加速器等在内的知识形成者感觉到顺畅、舒畅、"无障碍",比较理想的知识环境就形成了。”
今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将该区“探索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列为第一批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与典型案例,在全国范围复制推广。
有了系统完善的“保驾护航”,创造才能成为可能。截至去年底,该区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2万件,达到29203件,专利授权首次超过1万件。
南方日报记者陈思勤
新闻推荐
在本应是白酒行业的销售淡季,各大白酒品牌却“涨声”四起。5月以来,自白酒行业巨头五粮液打头阵,率先举起涨价大旗之后,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