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引导青少年绿色上网,平台管理需更严厉

南方日报 2019-05-29 06:20

近日,国家网信办统筹指导14家短视频平台及4家网络视频平台,在儿童节到来之前,统一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至此,国内已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

近年来,无论是社交媒体,还是短视频与游戏平台,都有大量年轻身影在活跃。如何引导青少年绿色上网,已成为一个社会难题。专家们建议,应通过严厉的制裁手段,要求网络内容提供商建立起有效身份识别机制。而家长也应审视自身的教育方式,加强对孩子的陪伴。

防沉迷系统易被破解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10岁以下的占4.1%,10—19岁的占17.5%。如此庞大的年轻网民群体,如果缺乏引导,可能会出现因沉迷网络耽误学业,甚至网上高额打赏、接触犯罪信息等问题。

在舆论压力和主管部门要求下,一些大型网络内容提供商先后建立了防沉迷系统。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防沉迷系统多通过身份证号来判定用户身份,除了论坛里的破解攻略,电商平台上还出售专门的破解服务,未成年用户只需换个身份证号,就可以轻松绕过防沉迷系统审查。所谓的“家长守护平台”,由于多数家长不了解,也收效甚微。

针对这一问题,不少司法机关开展了各类普法引导活动。广州越秀检察院检察官苏伊凡说,根据未成年人“触网”年龄越来越小、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越秀检察院专门设置了预防网络犯罪的专题法治课,结合办案实际,提醒孩子们避免被侵害,以及不可乱用计算机技术从事违法犯罪行为。

一些检察官还结合未成年人对网络的兴趣,在办案中巧妙运用。在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越秀检察院检察官了解到该未成年人日常生活里喜欢帮人代练游戏,赚取一定的零花钱,于是引入电竞协会的工作人员进行帮教,有效促进了该未成年人的改过和家庭关系的恢复。

相关文件缺乏有效惩戒措施

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梅淑贞看来,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不少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兴趣爱好,把电子产品当作单一的娱乐方式;另一方面,网络内容提供商设计的各种“升级”“养成”模式,以及精准分发的内容,本身具有较大吸引力,使自制力较差的未成年人难以抵抗。

梅淑贞认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部分家长也难辞其咎。一些家长自己常盯着手机,忽略了与孩子的陪伴交流。她建议家长在孩子身上多花时间,比如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带孩子做一些户外运动等。孩子刚开始上网时,家长最好能够陪同,与孩子订立上网的规矩。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百浩律师事务所主任黎霞认为,这一问题的源头之一,在于网络内容提供商没有尽到应有的社会责任。“网络内容提供商应该建立起有效的未成年人识别机制,除了身份证号,还要有登录前的人脸识别,这在技术上没有障碍。但网络内容提供商出于影响业务量的担心,将自己的利益凌驾在了公众利益之上,导致防沉迷系统没有发挥出效用。”

黎霞说,目前针对网络内容提供商的规制,多是主管政府部门的规范性文件,法律层级较低,缺乏有效的惩戒措施。她建议立法根据社会的发展,及时作出调配性规定,有了严厉的制裁手段,才能将管理落到实处。

南方日报记者尚黎阳

新闻推荐

华师附属新塘学校落户品秀星图

新快报讯昨天上午,以“育见未来”为主题的广州市增城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新塘学校三方签约仪式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58楼举行...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