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释放老城市新活力 广州地标迎提升 勾勒城市新未来

南方日报 2019-05-28 07:41

广州的地标成为城市重要的形象代表。南方日报记者王良珏摄

在即将过去的5月里,广州城市建设动作不断:广州花园规划获批,正式生效;今年全市要建超百公里碧道,每个区碧道试点5公里以上;传统中轴线、中心城区100条市政道路、沿江大道照明系统将提升……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老城市广州,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放眼全球国际化大都市,每座城市都有标志性建筑。每一个城市经典地标,既承载了当时独特的城市历史,也在当下与未来成为城市的重要形象代表。有着“千年商都”美誉的广州,城市地标种类丰富:有北京路、十三行为代表的历史地表,有白云山、海珠湿地为代表的生态地标,也有广州塔、中轴线为代表的CBD地标。如何唤醒、用好这些宝贵的城市地标,在“老城市新活力”这个时代命题面前,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以来,经典的广州地标正迎来新一轮提升。不难注意到,在城市绿化、绿道建设,城市中轴线延伸,以及老城区微改造上,广州正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以打造国际化大都市为目标,描绘城市新画卷。

南方日报记者李欣

城市“绿”底色“红”线贯城乡

日前,备受关注的广州花园项目有了新的进展:《广州花园及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获市政府批准,正式生效,这意味着广州花园项目建设将指日可待。

说起“广州花园”,最早见于2017年《广州市花景建设规划(2016—2020年)》,其中首次提出,要打造一处比肩加拿大布查特、荷兰库肯霍夫等国际著名花园,具国际影响力、全国第一的广州花园,形成北有白云山、广州花园,南有广州塔、海珠湿地的格局。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广州建成区绿地率38.2%、绿化覆盖率43%、森林覆盖率42.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3平方米,全市森林公园体系日臻完善,持续推进了森林公园景观提升,全市森林公园达到91个。

2019年,备受关注的广州花园项目更是成为广州林业和园林全年工作的一大重点。根据最新规划,广州花园及周边地区未来将设置3个地铁站,同时还要建设跨广园路大型花桥,连接云山南路和麓湖路。

广州不仅有绿色作为城市的生态底色,穿插其间,还有一弯别样的“红线”。从2010年开始,广州依托历史文化和“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规划建设流溪河、芙蓉嶂等6条主干绿道,形成贯穿城乡的绿道骨干网络。

如今,这条累计建成3500多公里的城市绿道贯穿城乡,不仅串联起广州500多个景点、景观,还串联起聚集了全市78%的高科技企业的黄埔区。“云端绿道”更是串联起区内七大山体公园和两大广场,形成3.8公里的徒步线路和5.8公里的骑行线路。

4月初,连接广州越秀区和天河中央商务区的一条绿道修葺完成,给在交通拥堵、车流密集的中央商务区工作的市民提供了低碳出行新选择。接下来,广州还将建设7座空中连廊,连接6大城市公园,并打造一条可游可赏可玩的钢结构无障碍步道——云道,串联中山纪念堂、越秀公园等八个公园,通过空中步道联通断点,实现从中山纪念堂直达白云山。

而就在5月22日,临江大道(广州大道—科韵路)照明建设工程公开招标,未来,珠江北岸这条东西向的滨江环跑径将“亮起来”,慢跑夜赏珠江景观指日可待。

东西文化路南北生长线

有着“千年商都”之称的广州,历史底蕴深厚,而聚集全市96%的历史街区、70%历史建筑的荔湾、越秀、海珠,更是可以称得上是“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

近年来,广州荔湾沙面、西堤等区域相继完成品质化提升,形成了长约1.8公里的“珠水丝路”历史文化步径,成为展现“千年商都”历史底蕴的最佳窗口。

在此基础上,提高沙面岛的旅游品质、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是关键。今年3月,广州市荔湾区旧城改造项目中心对沙面岛整治提升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提出将对沙面、西堤以及芳村大道南一带进行整治提升,总投入3亿元。

这是一个开始。2019年,广州将以珠水丝路文化步径“沙面—圣心大教堂”段为基础,将该路段向东继续延伸至海心沙,打造长10公里、总面积约320公顷的珠水丝路文化长廊,以珠江为纽带挖掘珠江水系的历史文化资源。

如果说,广州以珠江为带,打造一条横向文化长廊,那么城市中轴线则是贯穿南北的纵向生长脉络。在广州2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共出现过三条引领广州城发展的中轴线。随着广州向东发展,城市中轴线也向东移动,是名副其实的“成长线”。

如今,广州仍在不断建设并活化利用城市中轴线。今年2月,市规划部门出台规划,将新城市中轴线最南端延伸至洛溪岛,打造以科技创新、创意家居、岭南文化为特质的生态休闲商业区。

事实上,越秀区更是在2017年已提出“千年中轴·文化核心·城市客厅”的定位,以北至镇海楼,东至东濠涌,南至沿江路,西至人民路为广州传统中轴线提升工作区域,打造“文化创意区、文化旅游区、文化商贸区、文化金融区”的产业空间布局,最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轴线,擦亮“千年古城、美在花城、食在广州”的城市名片。

以北京路为标志的广州传统中轴线,如今更是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日前,北京路正式成为全国第一条5G网络全覆盖的步行街,“千年古道”将迈向智慧商圈,越秀花果山正围绕超高清视频产业打造特色小镇和演示展示中心。

未来,广州形成“珠水丝路历史文化走廊+三条城市中轴线”的“卅”字形结构,将为传承历史、延续文化打下根基,助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小区微改造老城新活力

广州深厚的城市底蕴,造就了这个岭南经济文化中心,但时间的流逝给如今广州带来了城市更新的命题。实践证明,微改造是城市“抗衰老”的一剂良药,而荔湾区恩宁路微改造提供了城市更新的新模式。

2007年,恩宁路启动改造。这条全市首个由大开发商注资打造的旧城微改造项目,从一开始就备受瞩目。历史文化街区的微改造牵涉着多种关系,更要在开发与保护、历史传承与便利居民之间找寻最佳平衡点。

居民话事、平等对话、寻找最大公约数,是恩宁路微改造的宝贵经验。经过10年探索,恩宁路永庆坊片区成为广州第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微改造项目,是旧城微改造的文化新地标。

10年后,恩宁路二期改造项目于去年底启动,按照“恩宁路,最广州”的总体定位和“重塑粤韵流芳的城市之心、探索百年老街的当代价值、发觉城市居民的休闲诉求、创造美好生活的欣荣场景”的设计愿景,将于2021年全部完工。

当然,进行微改造的不止恩宁路。在全市层面,海珠广场、恩宁路、起义路、沙面、白云山、海珠湿地等重点片区,已确定10个重点微改造项目,其中涉及50个老旧小区,目前已有7个项目进入施工阶段,3个正在推进前期工作。到2021年,预计基本完成全市所有在册老旧小区微改造。

新一轮微改造已经初见成效。

去年,5个住建部老旧小区改造试点项目之一的天河区德欣小区已经完工,整齐的水泥地砖、无死角的治安监控、完善的体育健身设施、充足的停车位……不到一年时间的改造,德欣小区的居民不仅不出一分钱,还增加了1.2万平方米公共休闲用地,小区环境美了,居民的生活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2019年,广州将全面加快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的实施工作,连线连片打造亮点片区。其中,今年的老旧社区改造将更加注重“片区—街区—社区”路径串联,注重以点带面,围绕“云山、珠水、两轴”的U形空间格局,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整体更上台阶。

可以想象,未来的广州将会是这样的一幅画卷:城市将以绿为底色,红色的绿道连通城乡,三条城市中轴线纵贯南北,一条珠水丝路历史文化长廊横贯东西,而作为“细胞”散落在城市肌理的街道社区,将通过微改造焕发生机,助力广州迈向国际化大都市。

新闻推荐

广博这艘“小船”世界独此一艘

元代青花船形水注元青花人物梅瓶“萧何月下追韩信”(资料图片)博物馆寻珍录中国瓷器大家庭中,青花瓷是特别引人注目...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