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这艘“小船”世界独此一艘

广州日报 2019-05-28 04:03

元代青花船形水注元青花人物梅瓶“萧何月下追韩信”(资料图片)博物馆寻珍录

中国瓷器大家庭中,青花瓷是特别引人注目的一类存在。它以素雅润泽的艺术特色,吸引了无数爱好者。

青花瓷器烧制源于唐朝。而元朝则是青花走向成熟,获得国际声誉的关键阶段。不过,元代青花瓷器存世量不多,目前国内外已知的也不过600余件,因此元代青花是现今收藏界中热门的收藏品。

在广州藏品中,有一件目前所知,在全国也是世界唯一的元代青花船形水注。它是广州博物馆中最具代表性的青花瓷器。

文、图(除署名外)/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卜松竹

老专家从河南的仓库里捡到了宝

这件船形水注的形制特别引人注目。水注形似小船,首尾狭,中间宽,底平,船分中舱和后舱,中舱前有一篷,两边有栏栅,篷下有两女盘坐,面向前方,船尾立一艄公,倚舱而立,双手放在舱顶,头侧向左前方,中舱两侧的拱形窗口下堆塑假石山。水注通体施莹润均匀的白釉,呈鸭蛋青色,底部露胎。器身绘青花装饰,篷顶绘斜方格纹,篷两侧绘卷草纹;船舷绘不规则的三角纹和三行点状纹饰;船首正面绘六瓣莲花纹,甲板和船尾均绘火球纹。其所绘的青花纹饰,色调明艳,清新淡雅,使用的是元代时期国产青花料,纹样也是元代较常见的。

关于该水注的来源,据当年征集此物的著名文物专家赵自强先生回忆: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他在广州市文物店工作,常需要去全国各地采购文物。当时只有广州、北京、天津和上海四个口岸可以出口部分年代不太久远的文物,限定瓷器以清代乾隆为界,民窑生产的乾隆以前的瓷器不能出口,乾隆以后的可以由以上四个口岸经营出口。官窑瓷器则一律严禁外销。而内地的国营文物商店实际上没有外销业务权限,仅可对内销售。

广州市文物店就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除在广东省内积极开展采购文物业务外,还到全国各地收购文物店积压的文物。采购一般是四人同时外出,一个经理带队,一个收购玉器,一个收购字画,赵自强专门负责收购陶瓷杂项。在那时,他们的到来为内地的文物店所积压的文物找到了销路,所以每到一地都很受欢迎。

河南省历史文化悠久,也是中国著名的文物之乡,蕴藏着许多当年还不为人知的珍贵文物。一次偶然的机会,赵自强一行在一个满是灰尘、堆满宝贝的仓库里,发现了这件举世无双的元代青花船形水注,于是,他们成批地将仓库的文物采购下来。从此,这件水注落户广州市,由广州市文物店收藏。1993年,该水注成为广州博物馆藏品。

小船上表现的故事是不是《西厢记》?

广州博物馆研究人员吴红丽认为,这件水注表现的是经典名著《西厢记》中的场景,所刻画的应该是“杳无音信”。“杳无音信”是《西厢记》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中的一折。内容为张生赴京赶考,半年杳无音信,红娘担心小姐,“杨柳眉颦,人比黄花瘦”;崔莺莺思念张生,“见苍烟迷时树,衰草连天,野渡横舟”。这件船形水注中端坐的两女,正是崔莺莺和红娘此时心态的最佳表现。

吴红丽指出,元青花的人物画装饰,大多以历史人物或戏曲故事为题材。许多取材于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元曲。如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元青花人物梅瓶“萧何月下追韩信”。

广州博物馆专家介绍,水注是文房用具,瓷质水注六朝时多有烧制,以动物形式为常见。船形水注始见于南宋龙泉窑青釉制品,而广州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元代青花船形水注,是目前所知独一无二的元代青花作品,船的首尾狭窄,中间较宽,器内用以储水,船首设有凹形流水槽。该器设计巧妙,造型灵秀,是元代瓷器中稀有的珍品。

著名古陶瓷专家张浦生先生曾指出,中国陶瓷考古工作者对青花瓷产生浓厚兴趣,约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结合大量的考古发现,发表了一批有价值的青花瓷研究论文与专著。特别是1980年11月,江西省高安县发现了一处元代瓷器窖藏,内有各类瓷器240件,其中堪称稀世珍品的青花瓷19件,釉里红瓷4件。这是二十世纪中国陶瓷考古史上一次重大发现,在世界上也属稀见。由此,古陶瓷学术界掀起了一个研究青花瓷器热。

所谓青花一般是指用钴作颜色原料,在胎土上绘以纹饰,然后施加透明釉并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关于青花的起源究竟是唐代还是宋代或是元代,曾经众说纷纭,未成定论。1975年开始,扬州唐代青花的不断问世和2005年河南巩义窑的考古发掘,都证实了青花出现于唐代,发源地为巩义窑。

1998年,德国打捞公司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现了一艘满载货物的唐代沉船,船只装载着运往西亚的中国货物,仅中国瓷器就达到6.7万多件,包括唐代青花花绘盘、邢窑碟子、唐三彩、越窑秘色瓷以及长沙窑。其中最多的是湖南的长沙窑瓷器,有5000多件,而最名贵的则是3件青花瓷,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最完整的唐代青花瓷盘,引起各界轰动。这艘被命名为“黑石号”的沉船文物打捞出水后,于2005年最终落户新加坡,一些中国知名学者获邀前往观摩沉船,并使国内学术界对此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当年的外销商品

几百年后成了超级网红

元代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巨大变化,瓷器一改宋代青瓷面貌,从“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于外饰”的宋代文人审美追求,转变为极为繁缛的青色图案装饰。青花瓷在这一阶段进入成熟期。景德镇在这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重大的突破。

关于景德镇何时开始烧制青花瓷,历来意见不一。结合考古发现,应该不晚于元代初期乃至南宋末期。常见元青花所用的青料,有国产钴料和进口钴料两种。国产钴料发色清淡,一般施乳浊的卵白釉,纹样洒脱疏朗,器形轻薄,小件为多,制作粗糙,应为普通民窑生产的一般日用品,包括部分供器。其产量较高,除供应国内外,还行销到东南亚一带,以印尼、菲律宾等地出土较多;进口钴料呈色浓艳,大都采用透明的影青作罩釉,纹饰规整繁密,器形厚重高大,一般属于高档产品,窑址在湖田一带,产量有限,国内存世较少,大都外销到中东、西亚及东非沿岸,以伊朗、土耳其收藏的最多。

有研究者指出,元青花的生产期相当短,只有十四世纪二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保留至今的重要作品只有土耳其托普卡帕宫藏品和伊朗德黑兰博物馆的瓷器。中国本土市场只限于民间使用,没有进入宫廷。藏于托普卡帕宫的元代青花瓷盘、碗、瓶、罐都是当时的青花瓷精品,其风格异于中国传统瓷器。元青花的创造者们,把外来文化的审美与蕴含本土文化意味的绘画图案融合创新,用当时社会市民阶层自由、活跃的创造力,打破青瓷、白瓷、青白瓷等单纯的釉色、刻、划、印、剔花纹或黑、褐、红、黄彩的局限,以其雅洁幽菁的蓝色、繁缛的装饰纹饰、丰富的装饰题材、大胆的装饰技法,为后世的中外瓷器装饰在颜色画法和装饰技法方面开辟了新路。元青花在迎合国外文化审美的同时,结合具有浓厚中国风味的传统绘画题材,创造出一种异于输入国文化的出众艺术品,给近、中东地区的人们带来猎奇感和神秘感,成功地得到了世界的青睐。

新闻推荐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考察中新广州知识城 张硕辅陪同考察

信息时报讯(记者吴瑕通讯员史伟宗)昨日,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一行来穗考察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陪同...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