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文化兴盛凝聚宗族情 古祠堂里非遗传承谱新章 广州番禺不遗余力传承与活化传统文化,让年轻一代成为最有活力的全域旅游传播者

羊城晚报 2019-05-26 17:53

龙舟文化作为传统番禺民俗文化,已经深植于番禺人的血脉之中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甘韵仪

通讯员 番宣

端午节前,起龙、骏水、龙舟庙会……广州市番禺区龙舟文化活动此起彼伏。每年龙舟节日,成为番禺区传承传统文化、凝聚宗族情感的重要节点。番禺人为什么对传统民俗、非遗工艺如此厚爱有加?原来,番禺在活化文物、民俗过程中,让其与时下的生活发生碰撞与融合,年轻一代从中追寻着本土文化的根与魂,成为最有活力的全域旅游传播者。

祠堂逐渐融入文化旅游

5月24日,番禺龙头雕刻大师、番禺区第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梁镇洪的遗作“飞龙在天”,经徒弟雕刻完工。龙舟骏水前,村里人将珍贵的龙头存放在祠堂,并在那里举办了启动仪式。

祠堂,在岭南文化中地位独特。番禺,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番禺的祠堂如今仍然林立于传统乡村的大街小巷,起着团结家族、反映民俗文化及传承优良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番禺文物活化的过程中,祠堂成为典型代表。

番禺四大古祠堂之一的善世堂,在历时8年修缮之后,于日前重光。海内外陈氏乡亲,共聚亲情,共扬礼义。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程建军说,善世堂保留了明代制式,开创了岭南祠堂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工艺巧妙融合的先河,具有很高的岭南建筑艺术研究价值。重光当天,日本学者川口幸大专门从日本飞来见证。广州大学城的高校学生也闻声而来,一堵祠堂芳容。

目前番禺现存具有一定文物价值、历史价值的大小祠堂,共有399间,含不可移动文物381间,历史建筑18间。番禺区政府近年扶持修缮的成片区的祠堂,有沙湾古镇、岭南印象园、大岭村,其中沙湾古镇现存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留耕堂为典型代表的古祠堂约70多座。

祠堂及祠堂文化已经逐步融入番禺区文化旅游中,莲花山、沙湾古镇、石楼镇大岭村等成为番禺的人文旅游名片:莲花山古采石场历经千年;莲花塔“省会华表”、沙湾飘色、醒狮等声名在外;大岭村成功当选广州首个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化龙明经村古村落保护和活化工作正在开展,已完成20多处祠堂的修缮或者保养。“祠堂的生命力不容我们忽视,我区开展的全域旅游项目中,进一步深入开发利用古祠堂,在开展保护的同时,带动周边文化旅游配套行业,促进我区经济新发展,经济开发和文物保护齐头并进。”番禺区文广旅体局局长何穗鸿说。

非遗工艺展示番禺底蕴

端午节临近,番禺区与龙舟相关的非遗工艺传承与发展迎来一小高峰,“非遗”魅力俘获众多新老粉丝。

番禺区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进行得有声有色。截至2019年5月,全区拥有国家级名录3个,省级名录12个(含国家级),市级名录17个(含省级或以上),区级名录35个(含市级或以上);代表性传承人方面,有国家级1名、省级8名(含国家级)、市级20名(含省级或以上)、区级44名(含市级或以上),全区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位居广州市前列,辖区内比较重要的非遗项目纳入名录保护范围。

能体现番禺非遗传承的活动,除了石楼镇大岭村龙船景、南山古庙龙舟习俗、茭塘景、新造景等当下的传统龙舟民俗文化,还有其他时间举办的南村员岗飘色巡游、十乡会、钟村康公出会、沙湾北帝诞飘色巡游、化龙镇潭山村娘妈诞出会等诞会民俗活动。

近年来,番禺区文化主管部门更通过举办“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系列活动以及国庆等重大节假日,邀请番禺区优秀非遗项目进行现场展示和舞台展演,同时举办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图片展,向市民传播番禺区优秀非遗知识。

25日,番禺国家4A级景区宝墨园内游人,一进门便被大型砖雕所吸引,驻足拍照。据了解,这幅砖雕影壁《吐艳和鸣壁》由首届广东省传统建筑名匠、“砖雕大国工匠”何世良于1997年历时两年创作而成,作品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并获第四届“广州文艺奖”三等奖。何世良对传统文化发展不遗余力,今年广州市两会期间,作为人大代表他建议在城市规划中加入更多广府传统元素,引起社会各界共鸣。今年5月,他当选为番禺区全域旅游宣传大使,接下来将花更多精力让人们认识广府砖雕以及古建筑的融合。

新闻推荐

2019年首届“番租中协杯” 男子篮球联赛即将启幕

本报讯(记者陈昊)为了构建健康、文明的企业文化氛围,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全面提高协会会员素质,加强政府指导部门与各会员单...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