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伦敦商学院青睐,微信凭什么?

广州日报 2019-05-21 07:34

5月16日下午,伦敦商学院某阶梯教室座无虚席。面对来自学院不同项目和不同年级的学生,伦敦商学院副院长、创新与创业精神教授朱利安·比尔金肖首次将中国腾讯公司微信的研发、推广和成功经验,作为典型研究案例带进课堂与学生分享。

一个创新案例要成为专家学者的研究样本并登上商学院象牙塔并非易事,获得伦敦商学院青睐更是难能可贵。伦敦商学院历来被认为是欧洲最顶尖的商学院,同时也是全球最顶尖的10所商学院之一。伦敦商学院的顶级专家学者往返于伦敦和广州,深度访谈了微信早期成员、高管,历时近一年,才完成这一典型研究案例,可见伦敦商学院态度之严谨、微信创新之价值。

“微信作为全球"十亿用户俱乐部"的成员,是腾讯公司创新的典型代表。我们研究微信,并非仅仅因为它代表中国创新,更是因为放眼世界,微信也代表着全球创新的先进水平,是创新创业人士都该关注和研究的样本。”语出伦敦商学院副院长、福布斯“世界最有影响力五十大管理思想家”朱利安·比尔金肖教授之口,非常难得。“微信也代表着全球创新的先进水平”,更是给足了面子。

事实上,这不是国外专业人士第一次对微信这款“超级APP”点赞。2016年,一位西班牙公司总裁说:“微信是中国在网络空间开展的微创新的最佳典范。”他同时认为,目前在这个领域是世界在学习中国。《纽约时报》也曾说:在中国,微信把电商和现实服务结合得如此完美,让许多西方公司都在狂追猛赶。他们打了一个比方:微信就像一把瑞士军刀,能帮你把所有事情都办妥。

想在APP汪洋大海中脱颖而出并在惊涛骇浪中稳坐钓鱼台,而不是各领风骚三五天,甚至“出师未捷身先死”,没有过人之处是做不到的。从2011年1月发布1.0测试版到2018年2月全球用户月活数突破10亿大关,微信只用了7年时间。“十亿用户俱乐部”不是随随便便的成功,而是汗水的结晶。将一个即时通信工具打造成一个超级平台,从最初的人与人的连接拓展到人与服务的连接,微信用创新书写了一个传奇。

创新不是天马行空,而是要牢牢把握用户体验这根弦,这也是微信制胜的不二法宝。以广告为例,相比于许多社交产品,微信对于做“艺术品”的追求限制了它的广告量。即使用户能对强迫式广告有一定的容忍度,比如APP开屏广告,微信也会坚守底线。正因为如此,微信的每一次升级都让用户有了更多惊喜、更好体验。

微信登陆伦敦商学院,成为西方研究创新的中国样本,是腾讯公司的荣耀,也是中国创新的新成绩。它带来的启示是,那些有志于在商业领域创下“教科书”奇迹、成为商学院“教材”者,都应该好好研究微信的创新之道,从中汲取有益经验,为我所用。

(练洪洋)

新闻推荐

460“好维修工”邓锦泉: 拼技术拼创意 他是车间“点子王”

邓锦泉是同事们眼中的“维修大师”。邓锦泉作为一名投身维修一线工作多年的技术工人,邓锦泉永远行走在学习和奋进...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