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建设一流湾区提供坚实担当?专家建议 创新传播方式 发好湾区声音
本报讯(记者 黄启艳 隋胜伟 夏升权)5月19日下午,以“湾区建设与"一带一路"”为主题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平行分论坛在广州举行。来自大湾区的媒体、企业负责人和高校专家学者认为,湾区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媒体应创新内容和呈现方式,提升影响力,向国际传播更多湾区声音、中国声音。
广东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王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港澳在国家新时期对外开放中的功能和作用,推动更高层次地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把大湾区建设成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交通物流枢纽和国际文化交往中心,将促进区域连通,更广泛地、有效地促进民心相通。
在推进湾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媒体人将发挥怎样的责任担当?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提出,湾区媒体发展需要坚守国家立场、坚定国家认同,具有全媒型理念和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规划能力的传媒人才;高校要创新模式,建立综合性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
中国日报(香港版)副总编辑宋平提出,要善于从沉浸式传播,把“要你看”转化为“我要看”,以快速和深度相融合,内容和视觉呈现相融合,将合作传播、活动传播等结合,多出精品,抢占国际传播新阵地,提升感染力、影响力。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机关党委书记、副总编辑孙爱群认为,在推动“人文湾区”建设中,媒体要有担当和作为,要发挥传播功能,发挥桥梁纽带的独特作用,创新内容和形式,促进文化交流、互动、互鉴,并最终达到凝心聚力的作用。
快手科技副总裁余敬中表示,短视频作为老百姓文化交流交往的一种新兴方式,正打破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边界,成为了人们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政府、企业、媒体可多利用短视频形式传播。
新闻推荐
作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活动之一,持续一周的亚洲美食节成为一场展示绚丽多姿的亚洲文化风情和亚洲文明风采的盛宴。凭借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