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亚细亚 亚洲文明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 广州博物馆5件(套)馆藏文物参展

广东科技报 2019-05-17 12:20

本报记者莫文艺通讯员边晶晶肖梦雅

5月13日至8月11日,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在国家博物馆与观众见面。展览阵容豪华,汇集来自亚洲47国及希腊、埃及两个文明古国的共451件文物,其中包括109件中国文物,旨在突出亚洲历史悠久、多元融合的文化特征,追溯亚洲各文明的发展历程,展现各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互鉴的轨迹,继承和弘扬亚洲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推动亚洲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展览以“多元文明并置,古今文明相通”为主线,共分四个部分。“美成在久日出东方”凸显各国历史文化特色,诠释亚洲文明;“美在通途行久致远”展示中国汉代以来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相关文物和亚洲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文物;“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部分,展示了中国与亚洲各国文化遗产领域交流合作情况;“美人之美礼尚往来”部分,展示了中国国家领导人在与亚洲各国领导人外交活动中受赠的礼品,展现新中国与亚洲各国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

广州作为中国走向海洋的起点之一,由这里出发的南海航线,从秦汉到明清,由近及远,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延伸到大西洋两侧,两千多年来迎接了不计其数的“蕃舶”和“洋舶”。亚洲不同地区的贡使、商人和僧侣们,在广州登岸留下痕迹,并通过广州走向中国内陆。广州作为中国最早走向世界,感知世界风云的城市,其历史发展反映了中国与亚洲国家间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亚洲本身的历史变迁,渗透着整个世界历史的基本进程。

广州博物馆5件(套)文物参加此次展览,是广东省内参展文物最多的博物馆。参展藏品包括西汉后期陶托灯俑、东汉玛瑙水晶珠饰、北宋西村窑青釉彩绘花卉纹瓷盘、宋代定窑白釉花口瓷壶、宋代广州重修天庆观碑记拓本,真实反映了从汉代到宋代不同历史时期以广州为代表的中国与亚洲航海国家或内陆地区的人员交往、物种交流与文化融合,兼具时代性、艺术性和观赏性。

《陶托灯俑》

西汉后期大元岗出土

陶俑有明显的古西亚人种特征,深目高鼻,须冉浓密,其原型极有可能是由印度洋海路抵达广州的外国商人随行侍从,转而赠送或卖给本地豪族为奴的。在广州,这种用奴隶形象为座的陶灯,从西汉武帝以后开始出现。早期,俑体消瘦;东汉晚期,俑多体态肥胖。

《玛瑙水晶珠饰》

东汉龙生岗出土

珠饰由玛瑙、水晶、金珠、琉璃组成,为佩带之用,应是当时由海路输入广州。

《西村窑青釉彩绘花卉纹瓷盘》

北宋菲律宾蒲端出水

北宋西村窑位于广州市西村皇帝岗。1952年发现,由于未有南宋陶瓷器型出土,故认定此窑属北宋时期。此窑产品属青白瓷和影青瓷类,种类丰富、款型繁多,凤首壶及刻花折沿大盆可为代表,产品在我国大陆流传较少,而在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发现较多,此次参展的瓷盘即为菲律宾打捞出水。一般认为,此窑为北宋时期广州外销瓷生产基地,见证了当时广州与南海诸国贸易交往之频繁。

《定窑系白釉花口瓷壶》

宋代传世品

此造型的瓷壶为军持,应是宋代阿拉伯商人在华定制的外销瓷,为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进行宗教仪式净手所用。

《重修天庆观记》碑拓片

北宋

碑文记述了北宋元丰二年(1079),三佛齐(今苏门答腊)大首领地华迦罗捐资参与重修广州道教天庆观的事迹,反映了宋代三佛齐国(今印度尼西亚)和宋朝的友好往来。该碑原件位于广州博物馆碑廊,是现存极具历史研究价值的珍贵宋代碑刻。

据悉,本次广东省共有三家博物馆参展,共送展9件(套)珍贵文物。广东省博物馆两件藏品参展,分别为明万历青花丹凤朝阳纹折腰瓷盘、明万历青花缠枝花卉纹瓷盖盅,皆来自“南澳1号”;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两件参展藏品为银盒和船纹提筒。

图/刘旸郑吟芳

新闻推荐

广州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暨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今日启动 博览传统 畅游未来

5月17日上午,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博物馆承办,广州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广州市、区属各文博单位、广州地区旅游景...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