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要的陪伴,钱买不来
短评
“每天来陪伴父母1小时,当月的费用可减免200元。”去年11月,武汉一家养老院推出这项名为“亲情陪伴”的奖励。然而,半年来,却没有一位家属天天来看望父母。
对于半年来没有人天天来看望父母,报道用了“竟”这个词。事实上,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要求家属日日看望,确实也有点强人所难。如果有条件或有意愿天天看望老人的话,这样的家庭一般会和老人一起居住,或者在同一个小区为老人找个房子。况且,大型养老院一般都在郊区,例如广州比较著名的养老院还没算上堵车离市区都要一个小时的车程,如果要求上班族每天往返两个多小时,或让本来家境就不大宽裕又住得远的家属搭公共交通工具前往探望,都是不太现实的。
当然,这不是为那些不常来探望老人的家属开脱,更不是指责养老院的做法不合理,只是说明每日探望的标准不太实际,所以很难以此衡量家属探望的意愿。虽然从这项活动中没法看出来,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住在养老院的老人们,获得的家属陪伴真的异常地少。而从这个养老院有点夸张的活动,恰恰也说明,老人要的陪伴,是钱买不来的。
一方面,花钱给老人家买陪伴,很难买到,而且买到了也不会是他们想要的陪伴。设置了“亲情陪伴”奖励的这所养老院里,有一位每个月来探望老人二十多天的家属,就婉拒了院长给的奖励金。其实,200元在当下不过是一顿四人餐的钱,不想陪老人的人是不会为了这200元来的,而真心实意想陪老人的家属,也不缺这200元。当然,如果将奖励金额上调到2000元,会有人为钱而来,增加到两万,说不定家属们会蜂拥而至,但为了钱来的这些人,陪着老人的这一个小时说不定如坐针毡,时刻看表,不停讲电话、玩手机甚至打游戏,这样熬出来的一个小时,真的能算陪伴吗?
另一方面,老人要的是陪伴,是不能用钱替代的。有些家属因为不能时常陪老人,就给红包、封利是给老人让他们随便花,以此来减轻心里的愧疚。而有的养老院抱怨网络支付让家属连交钱都不用来了,有的人直接转账几个月的费用就是不来探望。而实际上,互联网不应该被责怪,互联网并不会降低家属探望老人的意愿,只是互联网带来的便捷进一步助长了某些人的行为而已。
而且,陪伴并不一定需要面对面,如果有心,互联网不仅不会降低陪伴的意愿,还能增加陪伴的厚度和方式。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如果老人在养老院,家属住得远或在外地甚至在国外,就很难陪伴老人了。而现在,除了电话,还能语音、视频,可以教老人上网、玩微信,让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更多正在发生的事情和家属的生活,随时随地和老人分享日常生活趣闻。除了社交媒体,一些老人不便出席的场合,例如孙辈的小比赛、毕业礼和生日会,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给老人看。当然,见面的温度还是要保持的,在本地的家属隔周或一个月,外地的一个季度或半年、一年,国外的一年、隔年,这样的探望频次都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关键是要有心、有爱,在技术的帮助下,陪伴可以随时存在。
今天是母亲节,很多人都会通过各种礼物、红包来表孝心,相信养老院里的妈妈们连带着爸爸们,都会收到各种甜言蜜语。但其实,爱的表达并不只在于这一天,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老人要的那种陪伴,是钱买不来的。
新闻推荐
人们谈起鲁迅的后半生,绕不过去的一个人就是许广平。而许广平,何许人也?“名门闺秀”。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后,因鲁迅母亲、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