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心迹 邹雨东花鸟画作品展

广州日报 2019-05-05 04:03

《暗香引鸟来》 138×69cm纸本设色邹雨东《长空回响》 138×69cm纸本设色 邹雨东《春来空自斗芳菲》180×97cm纸本设色 邹雨东由海珠区文化馆、海珠区非遗保护中心主办的“大写心迹——邹雨东花鸟画作品展”将于5月18日至28日在广州市海珠区文化馆举行。展览展出青年书画家邹雨东近年的新作,可看出对虚谷、石涛的直接取法——以笔墨造型表现出平面性之外的体量感和层次感。

邹雨东现工作生活于广州,职业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黄一瀚老师认为,邹雨东以笔墨造型,以书写意态贯穿于画作之中,用别样的创新形式展现出自己的生命感悟。虽然对个人作品风格的塑造仍在探索当中,但从过去以形式为首,到最近以笔墨探索为主,直至形式上再出新,可以看出在他的创作计划中,个人作品的可辨性在回归传统的训练中提升,在画材与画面的实验与表现中逐步形成个人的绘画符号。丰富的笔墨意蕴、实验中出新的造型,传统中又有现代清雅的色调,构建了邹雨东古为今用、传承开拓的花鸟画艺术探索的过程。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运成

广州日报:你这次展览的花鸟画从最早追求平面构成开始回归传统,注重笔墨的韵味了,什么原因促使这种转变?

邹雨东:中国画我从小就耳濡目染。少年时期受到岭东名家陈耀年老师的启蒙教导,学习、了解了中国画,特别喜欢徐渭、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虚谷等大家的作品。我认为平面设计是设计艺术的基石,在近代又通过包豪斯教学体系使其更具有当代性。所以在我前一批作品中尝试用平面构成的方式进行画材重组、分割,期待出现一种比较新的画面效果。后来重新审视这批作品,觉得画面效果是挺新颖的,但缺乏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因而,在这一年多来我通过不断的训练,在加强传统笔墨技法的同时也在寻找属于自己的技法。下一阶段,我会继续坚持在传统里吸收养分,也会去审视西方绘画中有助于当代中国画形式美的元素,逐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使作品在更具有笔墨精神的同时,具有个性化、符号化。

广州日报:你最近几年回广州美院回炉学习,导师们的创作观念对你有什么影响?

邹雨东:影响非常大!主要体现在创作精神上,令我在整个创作观念上有了质的变化。导师们作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术新思潮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同时也继承了前一辈艺术家的创作精神,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实验与创新。他们在以往绘画创作领域的多次创举也一直鞭策着我。“一个好的艺术家,必须具有开拓性、创新性、标志性”的观点也一直影响着我的创作观念。

广州日报:你毕业后从事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设计工作,现在又从事专门的绘画创作,不同的领域心态上有什么不一样?

邹雨东:以前做设计,在社会上摸爬打滚,生活看起来似乎是多姿多彩、热热闹闹的。现在从事绘画,心静了,但要忍受孤单。可以说“痛并快乐着”——痛在创作过程中的挣扎,常常会为创作思路、画面意境、表现技法而困惑;常常会因为画面效果、技法实验的失败而苦恼,也会在达到预期或超出预期的效果而开心,个中滋味甘苦自知。

广州日报:你一直坚持书法创作,你认为书法在这个时代对花鸟画创作有什么意义?

邹雨东:作为一个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对其作品创作起到决定性作用。书法讲究的是书写性,传统花鸟画讲究的也是书写性,也就是尽情地书写,所以传统书画在用笔上是共通的,比如:“一波三折”、“起笔、运笔、收笔”等。我在木本植物中的枝干常常用了隶书的笔法、在草本植物中用的是行书的笔法、在藤科植物中用的是草书笔法。

广州日报:花鸟画这种体裁无论题材、技法前人都已完备,已成高峰,为什么选择花鸟画作为自己的探索领域?

邹雨东:是的,前人的成就常常令我产生无路可走的感觉,有时一段时间都不知怎么去画,感觉就在磨时间,很痛苦。不过可喜的是,这批作品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所以我还是很有信心在大写意花鸟画这一领域寻找新的突破口,就如我画中的石头、木棉、紫藤、芙蓉等画材技法符号化的创新。正因为如此,任何一点外人看起来无足轻重的小突破才显得那么珍贵。

新闻推荐

海珠区发布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 为港澳居民随迁子女提供义务教育

海珠区港澳居民子女可申请入学信息时报讯(记者庞泽欣卫静雯)昨日,海珠区政府官网发布《2019年海珠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