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祛湿别忽视健脾
文/记者 陈辉
立春以后,广州的雨水特别多,很多人出现了“湿气缠身”的各种不适。于是各种祛湿利器上阵,赤小豆薏米水、生姜水……紫和堂国医馆陈楚侨医生提醒,这些祛湿方法未必适合你,祛湿别忽视健脾。
你变成“湿人”了吗?
你是不是感觉身体沉重,不仅做事懒洋洋还容易感觉疲劳;或是皮肤上总是黏腻难受,伴有长痘痘、口苦等症状;或是没有胃口,胃胀、腹泻等脾胃症状;睡眠时间长,但是睡眠质量不高,人易心烦气躁。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陈楚侨介绍,春季湿气重,困住了脾升清降浊功能,使“清气”不能上升,浊阴不能下降,这样头部及四肢就没有足够的清轻物质来濡养。同时也与广东地区生活的人普遍有脾虚有关,脾主运化,对水液有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
这些祛湿法未必适合你
很多人一感觉“湿气重”,就马上煲祛湿汤(茶)来喝,有的人甚至把网红“赤小豆薏米水”当茶饮,天天喝。陈楚侨提醒,如果身体确实湿热很重,可以喝上一两次,但不建议经常饮,长期饮用会伤脾胃。
祛湿不能忽视健脾
陈楚侨建议,如果脾虚湿气重,可以经常用淮山、茯苓、炒扁豆、陈皮等健运脾胃食材煲汤,如果是脾气虚的,还可以加上黄芪、党参。
还有人经常喝生姜水,以此来散寒祛湿。陈楚侨解释,生姜的确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如果受了风寒,喝些生姜水,出了一身汗,有助于将外邪赶出来。但是生姜发散作用比较强,经常喝生姜水,易伤津液、伤气血。对于体质虚寒,特别是胃寒的人,早上可以吃上一碗姜丝炒饭,生姜经过油炒后,去掉了其发散的作用,而保留了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暖呼呼一整天。
【时令药膳方推荐】
健脾祛湿茶
材料:五指毛桃15克、淮山15克、生姜3片、大枣15克、炒薏米1克(一人分量)。
做法:材料洗净后,放入水中煮沸,调小火,继续煲半小时到一小时。
用法:当茶饮,每周一到两次。也可以放入瘦肉一起煲,当汤饮。
功效:适合脾虚湿重的人群饮用,有健脾祛湿功效。
专家简介:陈楚侨,师从黄如云老中医,有30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内、外、妇、儿科常见病及多种慢性病。如急慢性咽炎、急慢性胃痛、慢性便秘、腹痛、失眠、头痛,月经不调等。
出诊时间及地点:
周日上午、周三上午(紫和堂德和门诊)、周四下午(紫和堂幸和门诊)周五下午二点半至八点(华景新城华景路华景中西医结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钟迪扉)4月25日,随着陂头村退役军人服务站揭牌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永宁街30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全部完成挂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