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古貌古祠堂
——在小谷围街北亭村感受厚重的历史文化
小谷围街北亭村是广绣发源地之一,清末广绣兴盛时,北亭村“家家有绣架,户户有绣娘”,流传着“广州派花,北亭绣花”的说法。
“北亭村”之村名是有历史渊源的,南汉王朝刘岩至刘伥称帝54年间,建都番禺城(今广州),而北亭村一带之地,邻近帝都,作为御花园,园内建有两亭,北边之人聚居成了村,改名为“北亭村”。北亭村为南汉行宫昌华苑的所在地,古有“昌华八景”(马步归帆、渭桥烟雨、步上水云、石基步月、荔子红云、阴阳怪石、蟹泉煮茗、东山晚望),传承千年文脉,涵载昌华故苑的诗情画意。
4月的一个下午,记者在北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杨义武的陪同下,走进了北亭村,感受北亭厚重的历史文化。
北亭村中,自古以来就有梁、崔、陈三大宗族的祠堂,经过历史的洗礼,如今仍然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记者首先来到了位于北亭村委会旁边的梁氏宗祠。梁氏宗祠早在2005年9月就已经入选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梁氏宗祠的祠堂大门非常豪迈,大门下方还有一个小门。祠堂大门之所以这么设计,那是因为旧社会时期,日常情况下,祠堂的上门并不开启,只开低矮的下门,供人弯身出入,以显示宗祠的威严与庄重。
弯腰走进祠堂,记者发现,原本应该是庄严肃穆的祠堂,除了保留有祠堂外貌之外,内里竟然是一个幼儿园!
为何幼儿园会开设在祠堂里?原来梁氏祠堂经历了多年的风风雨雨,面对台风、暴雨、水浸等自然灾害,祠堂已经被摧残得很严重了,考虑到修复和维护需要大量资金,于是经过北亭村梁氏宗亲将祠堂的一部分地方出租,从2013年开始设立幼儿园,用租金作为修缮和维护祠堂的费用。
肃穆的祠堂竟然与孩子的童声笑语这么搭配!而幼儿园内极富岭南传统文化和北亭村本地文化的文化墙,更是让这座祠堂散发出不一样的味道。
走出梁氏宗祠,沿着北亭大街一路向北走,元始梁公祠进入了记者的视野。
元始梁公祠是一座两进一院落,青砖砌筑,门头木构梁架精美,还有石虾公梁。
元始梁公祠是一间宗族祠堂,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因为种种原因一度难以为继,所以现在暂时另租给他人,成为一个特别的“博物馆”。
现在,元始梁公祠内有大量根雕、字画、奇石和手工艺品,还有别致的茶苑,这些很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静静地守护着祠堂,展现了这座历史建筑的另一种风采。
走出元始梁公祠,再向北行,就见到了东林梁公祠。这座祠堂始建于清末民初,目前整体保存完好,祠堂主体结构、山墙、石雕、木雕均保存较好。
村里一梁姓老人告诉记者,如果按照祠堂的规模和年限,梁氏宗祠是“老窦”,元始梁公祠是“大仔”,东林梁公祠就是“细仔”了。
现在的东林梁公祠保留了祠堂的功能,还是北亭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和文化室。
东林梁公祠里悬挂着醒狮的狮头和龙舟的划桨都非常醒目,显示出北亭村历来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有渔网和鱼篓,都展现出北亭村民早期以打鱼为生的历史情结。
杨义武告诉记者,现在祠堂平时都对外开放,很多北亭村老街坊都会过来聊天、玩乐、打牌,看到祠堂现在活化使用,他们都很开心。
紧挨着东林梁公祠,想要进入北亭村村内,就必定会经过一个街门,那就是“路接青云”街门。
街门是中国传统建筑,一般指的是临大街的大门,现代建筑中已经很少见了,但这种小巧的优雅,在北亭村里还是很特别。
“路接青云”街门为砖木结构楼门,牌匾完整,还有木构阁楼,栏杆精美,门口及附近的石板路都有保护价值。
在北亭涌的岸边,有一座南园崔公祠。这座祠堂为两进一院落,青砖砌筑,头门木构梁架精美,有石虾公梁。建筑整体保存完好,头门石质门框宽厚,具有岭南传统建筑风格。
与南园崔公祠仅有几步之遥还有一座愚菴崔公祠。这座祠堂紧挨着大学城外环西路,在村民的自建房中,青砖灰瓦显得别具一格。
这座祠堂也是两进,青砖砌筑精美,檐口和山墙有彩色壁画,檐下墀头有精美砖雕和灰塑。建筑整体的保存也很完好,檐口、山墙彩画保存较好。
这两座崔氏祠堂前,有一条北亭涌。
这条河涌伴随着一代又一代北亭村民成长。近年来经过河涌整治,涌水重新恢复清澈,让河涌两岸的历史建筑也焕发了新的光彩。
如今北亭村内仍有一座保留完好的古代石拱桥名为渭水桥,桥头古榕掩映,两岸有“乔门”“渭水”门楼各一座,青砖墙,红砂岩石脚,硬山顶,碌灰筒瓦,“渭桥烟雨”古韵清晰可见。
渭水桥就横架于北亭涌之上,位于北亭村桥门大街与渭水大街。
渭水现称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流域面积广大,是中国古文化发祥地之一。流域内有蓝田猿人遗址、泰安县大地湾和西安市半坡村母系氏族公社遗址及长安县沣镐遗址等。临潼县的秦兵马俑,天水的麦积山石窟,西安的碑林、大小雁塔等都是中国古文化中的瑰宝。据说,北亭村崔氏族人来自中原,为了缅怀先祖,就把这座桥命名为“渭水桥”,以表示后人不忘先祖建桥利民的美德。
“故苑昌华杨柳萋,百花桥畔杜鹃啼,刘皇事业今何在?荔子湾前日已西。”北亭村族谱中署名醉经愚的应景诗句,侧面表达了对以往历史的深情怀念,也反映了小谷围原住民祖上深厚的文化积淀传承至今。(袁辉)
新闻推荐
进入雨季以来,广州地区的强降水和强对流天气频发,气象灾害及其引发次生灾害风险较高。记者了解到,就在最近一次暴雨天气中,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