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臭河涌 今日大变样
□本报记者袁辉
广州大学城位于番禺区东北部的小谷围岛,四面环水、河涌众多。岛内现有13条河涌,水闸14座,排涝泵站2座。曾经有段时间,由于环保意识不足、管网错接混接等多种原因,河涌污染问题凸显,惹来了周边村民和师生强烈不满。尤以北亭涌、南亭涌、合益围涌的污染问题最为严重。这三条河涌截污系统并不完善,两岸区域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和生活垃圾等污染物质直排河涌,造成河涌黑臭。
可是,不到两年的时间,“牛奶河”变成了“清水河”,几条问题河涌一点点地脱下了“黑臭污”的“旧装”,变成了群众休闲的好去处。
黑臭脸露出“清冽”笑容
南亭涌,全长1360米,共有排放口1个,南亭大社水闸靠近南亭渡口,外联珠江,整治前,工程建设的废水、泥浆混着居民的生活用水直排而下,拥堵在水闸口,河涌被染成了灰白色的“牛奶河”,污染状况令人堪忧。
南亭村理事长关永洪告诉记者,治理前,村子里的截污还没做好,建筑废水、生活污水、粪水、潲水都是直排的,水体污染非常严重,又黑又臭的,别说散步了,大家都不想靠近。
2017年,广州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新一轮治水工作后,小谷围街着重加强对黑臭河涌专项整治行动。串联着珠江的南亭涌被列在了整治计划表的重要位置。
关永洪告诉记者,南亭大社涌黑臭水体治理项目,2017年5月31日正式施工,2017年12月15日完成单位工程验收,共铺设管道220米,完成工作井10个,修复路面220米,河涌清淤333.9立方米。
经过整治的南亭涌变得清透与干净,黑臭脸终于露出了清冽的“微笑”。
前段时间,番禺频频开启泼雨模式,豆大的雨点落在江渚、河涌里,鱼儿四处游欢。
习惯了早晚沿着河涌散步的人们不得不被大雨赶了回去。但只要雨一停,南亭涌边又会慢慢恢复热闹。
推着婴儿车来涌边散步的街坊们,最喜欢聚在南亭大社涌附近的绿道旁聊天。“这里空气好、环境好,像我们这些在家带孩子的老人家就喜欢有水、有树的地方。夏天快到了,就属这里最阴凉,水变清了,蚊子都少了很多。”一位正在涌边散步的老人如是说。
“党建融合”引领水环境治理
小谷围街党工委书记黄浩霖告诉记者,大学城辖内治理水域包括13条河涌和1个中心湖,其中11条河涌位于高校内,2条河涌位于保留村内,为全力做好大学城水环境治理工作,街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水环境治理,并以城市党建融合促进会为平台,会同市、区水务局、高校、行政村等党组织,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推进治水工作。
依托“组织共建”,建立联合治水领导机制。坚持“党建带治水,治水促党建”,以城市党建融合促进会为平台,打破体制障碍,强化沟通联系。
一是以党组织为龙头构建治水新机制。市委、区委、街党工委、高校党委和村支部等五级党组织负责人切实履行治水主体责任,夯实省、市、区、街、校(村)五级河长制,强力推进治水工作,发挥党组织在治水工作中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建链”为支点,整合各方力量,在街道各职能部门抽调7名精兵强将参加到市、区、街三级人员组成的大学城治水办,制定攻城拔寨路线图,全面理顺治理机制,使各项工作得到全面落实;提出“清源头、管入口、通脉络、抓治理、出重拳”的治理思路,制定了《广州大学城水环境治理专项行动方案》,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指引。
二是压实责任协调有力保障及时。2017年以来,为全面落实水环境治理工作,街党工委书记亲自担任大学城治水办领导小组组长,第一时间进行全面的工作部署,多次召开现场工作会议,并安排街党工委副书记全面负责大学城的水环境治理工作,强化治水责任,加强领导协调力度。构建财政、技术、施工等专项保障机制,多方协同推动水环境治理工程,倒排工期压实工程进度,强化施工组织、破解难题和难点,并以河长巡河强化督促落实,全力保障治水工程推进。
目前,3条黑臭河涌治理工程和河涌两岸环境提升工程已按时完成,经专业公司监测河涌水质已基本达到五类地表水标准,初步实现了不黑不臭。整治后的河涌两岸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休闲胜地。
新闻推荐
番禺区召开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本报讯(记者丁山海)昨日下午,番禺区在区会议中心召开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