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专家走进来帮建,基层医生送出去培训 天河支医大方县 锻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大方县人民医院透析室,曾去广州进修的向云生医生(右)正在照看病人。
■张其鹏副院长(左二)正在皮肤科查房。
■艾灸是大方县人民医院皮肤科的特色中医疗法。
今年1月17日,来自贵州市毕节市大方县人民医院肾内科的28岁年轻医生向云生,结束了在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期20个月的进修培训,载“技”而归。
3月18日,在大方县人民医院,向云生独立为一名尿毒症患者操作了“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手术成功的消息在全院医务人员中引起强烈反响,一举改写了该院只能做普通血透的历史,大方县人民医院也因此成为毕节市第一家能够独立开展这一手术的医院。
向云生创造历史的背后,是广州市天河区支医大方的力量在支持。在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大方期间,通过“医联体”资源的共享,促成了医疗技术传入,短短两年间,为这所县级医院创下了多个“第一”。
■本版采写:新快报记者 李斯璐
■本版摄影: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天河“医联体”联动 广州专家进大方
曾经连肠镜都不敢操作的内窥镜医生,如今已经是“熟手”;只能做单纯透析的肾内科医生,如今能独当一面,准确为患者实施肾穿刺等手术;曾经被“边缘化”的皮肤科,诊疗水平迅速提升,成为了重点专科……
近两年来,无论是大方县人民医院的医生,还是当地患者,无不切身感受到该院诊疗水平的提升。他们说,这一切都离不开“天河医生”的帮助。
医护人员交口称赞的“天河医生”,是来自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的医疗扶贫团队。
广州市天河区结对帮扶大方县之后,2017年时任天河区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务科科长的张其鹏担起重任,和来自消化科的钟泽明硕士、眼科叶茂果副主任医师、康复科毛力威硕士等四名医生奔赴大方开展医疗扶贫工作。他们的任务,是改善贫困地区患者“看病难”的状况,致力于做到“大病不出县”,减轻患者负担。
作为该医疗扶贫小组组长的张其鹏,在大方县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到任之初,他就发现,这所当地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管理上存在着明显的薄弱环节。“医疗理念相对滞后,医疗服务相对粗放,医患纠纷时有发生……更关键的是,医务人员培训不足,积极性不高,这里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到任的一个月里,张其鹏下科室、探病房、问病友、访医生,快速熟悉医院整体建设和医疗服务水平。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张其鹏感到,还是必须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在帮助县人民医院改善提升必要医疗硬件的同时,我认为更应该‘传、帮、带’,将自己从沿海开放城市带来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留下来,传下去。”
大方所需,天河所能。挂职的第一年,张其鹏先后10余次奔走于粤黔两地,搞调研,引设备,抓培训。为了提升医师水平,张其鹏除了在全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外,还将该医院接入了广州天河的“医联体”。
张其鹏的原单位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医联体”单位,合作非常成熟。同时,他借助区域医疗优势,引进了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资源,将医学院校的知名专家请到大方县,为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开展短期培训、手术示教、学术交流,累计培训医护人员近500人次。
县医生送穗进修
学成归来独当一面
大方县属典型山区,人口众多、居住分散,边远地区距离县城需2个小时以上车程,贫困农村的患者前往县里就诊并不容易。
天河医疗扶贫队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当地医疗条件和水平有限,加上不少患者家庭困难,无钱外出治疗,小病扛、大病拖,或者找当地民间郎中土方治疗,往往导致小病拖成大病,常年受到病痛困扰的情况并不少见。更有甚者,一些家庭好不容易刚刚脱贫,却又因病返贫,令人唏嘘。
要改变这一困境,最好的方法是提升当地医院的诊疗水平。2017年4月17日,在张其鹏的牵线搭桥下,大方县人民医院30多名医务人员先后到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华侨医院、广州市妇儿中心、南医三院等医院进修培训。
28岁的肾内科医生向云生便是这其中一员,他告诉新快报记者,永远都不会忘记这趟进修之旅对自己的影响。“当我走进广州的大医院,真切地体会到一种‘山里娃进城,大开眼界’的感觉。大城市里医疗资源丰富,对我提升医术帮助十分大。”
在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向云生得到内分泌科周晓燕主任的悉心指导。在大量的接诊实践中,向云生医术和经验突飞猛进。
两个月后,向云生又去到华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肾内科等两个重点科室学习,从跟床医生、病案管理,到科室感染控制管理、处理医疗纠纷,进行了全方位的进修培训。
2019年初,向云生在广州的进修结束。今年3月18日,向云生为一名长期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独立实施“经皮静脉球囊扩张术”成功,这是大方县乃至毕节市的“第一例”。
“进修之前,这样的手术在大方县是不可能独立开展的,患者只能到上一级医院做手术,这样就会加重患者负担。以前在上级医院经医保报销后,患者要自费1000多元,如今在我院报销,患者只需自付300多元。”向云生告诉记者,患者出院时,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谢谢你为广东省下这么多”时的感激神情,深深地印在他和张其鹏的眼里、心里。
因地制宜改革
打造毕节重点专科
“扶贫,要先扶理念,医疗技术帮扶提升是一方面,改善服务意识、管理意识,激发基层医院活力创新改革,也同样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脱贫攻坚的原动力。”张其鹏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说的。
身为皮肤科医生的张其鹏,以自己最熟悉的皮肤科为切口,对驻点帮扶的大方县人民医院开启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大方地区气候湿热,是皮肤病高发地区,然而,大方县人民医院皮肤科却是个“边缘专科”,医护人员年轻,经验不足,科室定位不清晰。张其鹏除了传授临床经验,还指导科室充分利用激光、冷冻、中医技术开展皮肤科特色治疗。如今,患有痤疮、过敏性紫癜、湿疹、荨麻疹等地方患者都可以在本地医院得到规范治疗;而系统性红斑狼疮、重症药疹等疑难皮肤病的诊疗能力,也在指导中迅速提升。
不到两年,该科的接诊量迅速攀升。目前,大方县人民医院的皮肤科正致力于打造成毕节市重点专科及贵州省县级医院皮肤科的发展典范。
@
■派到大方县人民医院挂职的张其鹏副院长和钟泽明副主任,都是来自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的医生。
新闻推荐
清华大学物理系陈教授为创新班学生上物理课中国科学院工程师为创新班展示机器人李子良校长在芬兰观摩烹饪课录音盒子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