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药企业日化品热销,高品质、安全性是关键 国内药企跨界日化勿流于形式

南方日报 2019-04-26 06:45

对于各位妈妈来说,小林制药并不陌生。作为有百年历史的日本制药品牌,“小林制药”旗下的多款产品受到热捧,其中暖宝宝、退热贴更是海淘大热产品。近日小林制药与唯品会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对中国市场宣传、品牌推广等多领域展开全新的规划。

小林制药(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纪本慎一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发展趋势来看,相对于药品,小林制药的日用品近年更受中国消费者喜爱。”记者发现,近年药企频繁跨界日化,还未出现类似小林制药这样可以横跨化妆品、医药品、保健品、日用品的企业,中国药企以植物护肤为概念的产品很多,但有实际功效的医学护肤品并不多。

以日化品试水中国市场

美白祛斑乳、祛痘乳液、内衣洗涤剂、儿童用退烧贴,记者在唯品会小林制药的店铺上看到,小林制药出售的几乎都是日化品。据纪本慎一郎解释,小林制药的日用品在中国也非常受欢迎,一是相对品牌而言,中国消费者开始更注重功效,小林制药一直以来充分发挥制药企业的专业性,严格按照与药品同等的品质要求和制造标准进行生产,用高品质和安全性赢得了市场认可,二是相对日用品而言,药品进口周期十分缓慢,小林制药选择先将日用品引入国内。

公开资料显示,小林制药株式会社于1886年创立于日本,拥有横跨化妆品、医药品、保健品、日用品等多个领域的产品布局。近年小林制药加速在中国市场的布局,除了和唯品会达成战略合作外,目前包括天猫、网易考拉等多个平台上,都有小林制药的产品售卖。据纪本慎一郎透露,去年仅在唯品会上的销售规模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元,预计今年仍将增长。

尽管主要引进了日化品,小林制药去年在中国的海淘金额仍在100亿日元,相当于6亿元人民币左右,为公司贡献了8%的利润。小林制药方面表示,旗下药品引入中国仍然需要时间,目前小林制药在推进在中国的收购药厂事宜,希望借此渠道将小林制药的更多优质产品带给中国消费者。

国内药企生产日化品流于形式

1月初,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化妆品监督管理常见问题解答(一)》,对“药妆”“药妆品”“医学护肤品”等概念重申了监管态度。明确指出中国不存在“药妆品”的概念,且宣传“药妆”“医学护肤品”等“药妆品”概念均属于违法行为,此外,中国现行《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中第十二条、第十四条规定,化妆品标签、小包装或者说明书上不得注有适应症,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广告宣传中不得宣传医疗作用。

在多数人眼里小林制药带着明显的“药妆”特点,但在我国并无“药妆品”这一概念,小林制药方面也表示严格遵守中国法规,小林制药旗下日化品多数以“特殊化妆品”的身份进入中国,属于功效型化妆品。

基于中药品种具有进入药妆的天然优势,国内各药企也开始涉足“药妆”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同仁堂瞄准中低端市场推出护肤类产品,推出伊妆系列、同仁本草和丽颜坊系列,在概念上主打“天然本草和中药”,功能上主推美白、补水、抗皱、祛痘;片仔癀和马应龙则在2011年一脚跨进日化领域,分别推出了面霜和眼霜产品,康恩贝药业推出“萃芙理”孕产妇肌肤修复系列产品等。以龟鳖丸知名的养生堂集团也在去年发布了三款养生堂天然桦树汁补水系列护肤品,用的模式是OEM,所有的原料、生产都在国外,只有研发在国内。

在化妆品市场细分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当下,功效型产品近年来备受关注,据前瞻研究院发布的《药妆行业品牌竞争与投资分析报告》显示,中国“药妆”市场规模2015年达到350亿元左右,比2009年增长了近4倍,预计2021年将达到600亿元。另有数据显示,过去三年,中国“药妆”市场的年增长率均高达30%到40%,这一增长速度是欧洲市场的两倍。“中药提取物的功效有历史实践和现代科学支撑,开始吸引全球化妆品消费者,年轻一代也青睐中药护肤品。这一领域前景可观,也是一大趋势,有很大机遇。”丹姿集团研发总经理刘德海表示。

目前中国还未出现类似小林制药这样可以横跨化妆品、医药品、保健品、日用品的药企,但有科研实力的药企在多品类拓展上发展空间大。磐缔资本创始合伙人王茁表示,目前市场上以植物护肤为概念的产品很多,但有实际功效的植物医学护肤品还很少,市场上所谓的医学护肤品,大多强于概念包装,而非功效,这让医学护肤这一品类更多的是流于形式。

南方日报记者彭颖

新闻推荐

花鸟画瓷艺名作五一荟萃岭南会

叶泉国画与陶艺作品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江粤军摄影报道)“春暖花开——叶泉侯中曦国画瓷艺展”将于4月27日至5月5日...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