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个多月,深度走访分析28支队伍,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形成《“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动员能力研究报告》百万“广州街坊”守护一座城

南方都市报 2019-04-25 06:27

基层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

4月24日,在2018年度广州市见义勇为好街坊颁奖暨首届“广州街坊”品牌榜发布典礼上,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王海军发布了首份“广州街坊”智库报告———《“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动员能力研究报告》,为助力广州实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走在全国前列发展目标贡献了媒体智慧。该份报告由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基层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课题组历时3个多月,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走访、问卷调查、访谈研究等多种方式,从百余支队伍中遴选出28支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队伍进行样本深度分析形成。

“广州街坊”聚百余支队伍

据《报告》披露,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4月,广州全市入驻“广州街坊”小程序的品牌队伍共115支,总注册用户为111万余人。通过“广州街坊”小程序在线发布的群防共治活动累计有3563场次,参与活动总人数达5.66万人次(不含各队伍线下发起的活动)。

从各区队伍人数分布情况数据来看,白云区以161031人居于全市首位。

“地缘”型队伍占比过半

《报告》提到,“广州街坊”队伍主要有专业力量、半专业力量、行业性社会力量和志愿力量四方面构成。

从组成纽带来看,“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主要是以“地缘”、“业缘”、“趣缘”三种形式为纽带组成。其中,12支“广州街坊”品牌榜上榜队伍有50%是主要以“地缘”为纽带组成,并以邻里守望的方式带动某个辖区的居民参与到群防共治工作中来。典型代表是“秀全大妈”。

“荔湾如意平安骑队”、黄埔区“空中巡防队”、“从化清峰侠”则属于典型的“趣缘”型队伍,以兴趣爱好为纽带组成,队员积极性高、凝聚力强。

老牌队伍一马当先

后起之秀不断创新

在《报告》生产过程中,课题组研究团队从品牌知晓度、模式创新度、队伍特色度、队伍活跃度、成效贡献度等5个维度,对12支入选品牌榜的队伍进行分析,其中,白云快递小哥、荔湾如意平安骑队、花都秀全大妈等3支队伍成立时间较长,在品牌知晓度上一马当先,频频受到省内外媒体关注。

凤阳守望台、空中巡防队等“后起之秀”,则更加注重队伍的模式创新。比如,海珠区的“凤阳守望台”以效仿“滴滴打车”的模式,在线发布巡防任务,由辖区群众利用下班、逛街、买菜等碎片化时间,用手机“抢单”,任务完成后还可在线获得奖励。黄埔区的“空中巡防队”则利用无人机高空巡防,确保安全巡防“无死角”。

在成效贡献度方面,白云快递小哥3年协助警方破获涉毒案件35宗,缴获各类毒品1332.2公斤。而增城群防则在2017年、2018年共协助警方处置警情7408宗,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846人,为平安增城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

互联网+群防共治人人有保险

《报告》提到,在“广州街坊”品牌队伍建设过程中,广州市委政法委特别注重利用技术为群防共治赋能。2018年5月,“广州街坊”小程序上线使用,目前大部分“广州街坊”队伍均已入驻,逐步形成了互联网+“广州街坊”的群防共治大格局。

2018年9月,广州市委政法委连同广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创新发起公益创投活动,引导社会资源参与到群防共治工作中来,对遴选出来的优秀“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项目进行3万元、5万元不等的资助,通过标杆带动、示范引领,以孵化更多群防共治品牌。

此外,“广州街坊”品牌在发展过程中,还注重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每一位通过“广州街坊”小程序注册的志愿者,都可获得一份保险,解除了他们参与群防共治活动的后顾之忧。

资源扶持呼声最高

《报告》中提到,12支队伍中,不同队伍之间发起活动的难易程度存在差距。部分队伍在队员名册、活动台账、基本活动规则等规范化建设方面有待加强。

加大政策、资金、资源扶持力度,以及组织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和技巧方面的指导、培训,成为12支队伍呼声最高的两大需求。

为此,《报告》建议,优化“广州街坊”小程序功能,进一步强化科技支撑;加大对各子品牌队伍的指导、培训力度,促进规范化建设;以公益创投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优秀子品牌队伍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引导、孵化,提高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激励机制,引导更多市民参与到群防共治工作中来。

新闻推荐

三十六岁的孔卡宣布退役 再见了,永远的“天体之王”!

“无论我身在何方,你们都在我心里”!2013年11月3日,孔卡赛后抱着儿子本杰明和广州球迷挥手告别。当日提前夺冠的广州恒大队...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