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经济增长贡献度超七成,产业内部结构优化明显 广州焕发新活力的发展密码
近日,广州正式发布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年度总结——《广州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统计公报》),详细介绍了广州地区发展的最新成果,记录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与服务以及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变化,可以从中一窥区域发展的新动向。
统计数据显示,广州经济稳中有进,民生事业持续进步,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去年,广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859.35亿元,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5491元,按平均汇率折算为23497美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果从全球来看,广州的人均GDP已经超过捷克、葡萄牙等欧洲国家的发展水平。当前,广州正朝着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的目标努力。从老到新,一组组跳动的数据背后折射出哪些城市活力源?
●南方日报记者周甫琦
1传统产业繁荣
交通和商贸仍具有突出优势
作为2000多年来经久不衰的商贸城市,商业一直是广州这座城市的基因,传统的经济社会文化繁荣发展,并始终得到延续和传承。
2018年,广州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56.19亿元,比上年增长7.6%。广州市统计局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口径从2018年起调整,所以,整体数据与往年不可比。但从2017年的数据可以看到,广州2017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402.59亿元,仅低于上海的11830.27亿元和北京的11575.4亿元,排在全国第三位。广州市商务委数据显示,从1988年到2017年,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连续30年排在全国第三的位置。
“老城市的典型特点就是城市的综合性和包容性强,经济、城建、社会、文化等方面基础实力深厚。”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所所长欧江波看来,广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心城市,除具有一般老城市的综合性与包容性特点外,良好的交通区位和繁荣的商贸业是十分突出的优势。
从《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1981—2000)》到去年的最新版交通总规,交通运输业在广州蓬勃发展,是广州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数据可以佐证:2018年,广州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6.13亿吨和2192万标箱,分别增长3.9%和7.6%,均居全国第四位;广州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6974.32万人次,稳居全国第三,机场货邮行吞吐量249.33万吨,增长6.6%;在陆上交通建设方面,广州更是形成了“四面八方、四通八达、面向全国、连接东南亚”的铁路网络,在去年底,实现了所有行政区通地铁,运营里程接近500公里。
在商贸物流方面,广州位居全国第一。2018年全年广州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577.95亿元,比上年增长5.3%,超过了上海和北京。广州全年货运总量127752.06万吨,同比增长8.8%,同样高于上海和北京。此外,根据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18年邮政行业运行情况,2018年广州市的快递业务量累计达到50.64亿件,全国排名第一,快递业务收入累计达到479.75亿元,全国排名第二。
多元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聚集度强辐射面广,也带来了庞大的流量和活力。从《统计公报》里可以看到,2018年,广州全年城市接待过夜旅游人数6532.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1%。旅游业总收入达4008.19亿元,增长10.9%。而记者整理数据发现,在2017年,广州旅游收入为3614.21亿元,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中独占鳌头。
2新旧动能转换加速
二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明显
根据统计,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18年,广州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23.44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6234.07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16401.84亿元,增长6.6%。第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6%和73.0%,而广州第三产业比重为71.75%,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
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许德友认为,在总体经济增速稳中有进的趋势下,符合经济增长固有的逻辑和基本规律,与国际上成熟经济体相比也较高。从横向看,国内绝大部分主要城市经济增长速度都维持在百分之七左右,也反映出经济大背景下的客观现实。同时,行业内部优化突出,第二、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明显,新旧动能转换加速,传统三大支柱产业稳步下降,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稳步上升。
去年,广州工业产业内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各主要业态均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5621.73亿元,比上年增长5.5%。作为广州传统的三大支柱产业,全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和石油化工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55.5%。其增速从2013年的16.3%逐年下降至去年的4%,传统支柱产业增速趋紧。
而以新技术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平稳增长,全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上升,达到10.2%,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0.3%、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长2.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6.4%、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下降11.4%、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75.3%。在投资方面,高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更是比上年增长1.54倍,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80.2%。
在服务业里,批发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增速稳中有降,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8081.44亿元,增长7.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174.75亿元,增长5.8%,增速均为2011年以来最低。相较之下,现代服务业势头很猛,快速成长。其中,全年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零售额103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2%。不仅如此,去年广州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成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完成投资增长58.5%。
“水面平稳,水下激流涌动。”欧江波表示,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升级势必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引擎。“但必须强调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两翼齐飞。”他谈到,服务业占比高,一方面,说明广州服务规模和功能强大,符合传统商贸城市的特点,未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服务业的依赖度和期望值都比较高;另一方面,也说明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不够,工业规模和城市的吨位不够匹配。
“从产业关联度来看,服务业一般要依托制造业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交通物流、批发会展、金融投资等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关联度很高。目前制造业面临着土地、人工、原材料成本上升和市场需求不足等双重压力挤压,广州要高度重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才能补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短板,激发出源源不断的活力。”欧江波说。
3内生活力强劲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加快
悠久的历史底蕴是老城市的注脚,而当前正抢抓大机遇的广州,生动诠释着这座领潮争先之城的内生活力。
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新注册企业28万家,增长36.5%,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3142家,增长91.5%;吸收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上大型外资项目347个,增长3.4倍,涉及合同外资226.3亿美元,增长1.4倍。
活力来自于创新。去年,广州科技要素不断集聚,创新成果加快转化。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73124件,增长46.3%;其中发明专利50169件,增长35.8%,占申请量的29.0%。专利授权89826件,增长49.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0797件,增长15.5%。
“除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广州在城市空间结构方面也具有巨大的转型升级潜力。”欧江波认为,广州作为老城市有大量的“三旧”城区和物业,潜在改造量超过500平方公里,远超过珠三角其他城市,未来要下大力气推进“三旧”改造和城市更新,变负担为潜力,推动构建国际化大都市。“无论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城市更新,都少不了创新的要素。”
许德友同样表示,广州要强化创新“引领极”的作用,不仅要深挖丰富的源头创新,聚力基础研发,积累资源要素,还需促成科研成果与产业间的“化学反应”。他说:“将创新转换成发展动力,关键是要打通创新链条上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变现这"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广州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推出了许多举措,取得了不俗的效果,数字上也有所体现。在科技应用方面,2018年,广州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总数从2015年的1919家增加至2018年的1.1万家,稳居全国第三;科技创新企业超过20万家。在科技金融发展方面,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詹德村曾表示,广州争取到2020年将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放大至200亿元以上,带动超1000亿元社会资本,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风投创投中心;同时逐步扩大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发放贷款累计超150亿元。
创新发展离不开人。“广州高校和创新平台资源集中,拥有较好的创新基础和能力,但在产业应用上还有所不足,全市R&D经费支出占比仅2.5%左右,与北京、上海等地差距明显。”欧江波说,未来广州要花大力气引进高水平人才,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创企业,推动科创研发和成果应用。
《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90.44万人,城镇化率为86.38%。其中,自然增长人口11.87万人,机械增长人口17.93万人,在人口数量上,机械增长大于自然增长。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广州5年常住人口增长182万,连续4年保持每年逾40万人的增量。人口集聚的规模效应,将给城市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极大的增长动力。
新闻推荐
古广州趣闻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月华现如今,我们提起“搬砖”,总是会把它同不得不干,又挺痛苦的工作联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