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中医典籍系列之一良臣名医刘昉 《幼幼新书》济世

南方都市报 2019-04-14 06:18

□支晓娟

潮州名人位至龙图阁学士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岭南潮州,地卑土薄,自古便以烟瘴蛮荒、官员贬谪之所著称,因而常出没于诗词文赋之中,为士人所忌惮鄙夷。然而“始潮人未知学”的蛮夷之地,却因韩愈的到来而破茧革新。南贬韩愈,兴农业,设学堂,开“重教兴学之风”,曾经的“文化沙漠”焕然一新:韩江两岸,人才辈出,文化昌盛,“海滨邹鲁”,美誉名扬。

贤官良吏不但能造福一方,还能为后世留下长久滋养。随着农业生产、文教事业繁盛,潮州医学也得到巨大发展,涌现一批著名医家,其中就包括岭南儿科开山鼻祖刘昉。

刘昉(1108—1150),御赐名旦,字方明,宋代海阳县(今广东潮州)人,著名儿科学家。徽宗年间中三甲进士,授左从事郎,历任左宣教郎、祠部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礼部员外郎等职,后三帅潭州(今湖南长沙),直至病逝于任所,因位至龙图阁学士,后人尊称为“刘龙图”。

刘昉所属桃坑刘氏据传为中山靖王之后,潮州望族,书香门第。父亲刘允,才华卓越,胸怀豁达,以为官清廉、体恤百姓著称,被誉为“潮州八贤”之一;其弟刘景亦才德双全,授朝奉郎,外交使才,功勋卓著。

宋代士大夫阶层多饱读诗书,文化造诣高,刘昉也不例外。两宋时期文化繁盛,如以“宋四大家”为代表的书法艺术高峰,刘昉在书法领域虽未登峰造极,但仍有墨宝《唐范隋告身卷》题跋传世。此书法作品,疏朗轻松,高古淳朴,堪称上品之作。此题跋不但是透视宋代社会风貌、文人精神的重要窗口,对岭南而言,还意义非凡:专家指出岭南迄今所见最早名人墨迹,应为刘昉所作《唐范隋告身卷》题跋,而非“白氏书迹”,因此将岭南书法艺术史向前拓展了50余年。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刘昉却“良相亦良医”。父亲刘允精通医学,著有《刘氏家传方》,远近闻名,刘昉更是青出于蓝。刘昉素喜方书,参与编写《刘氏家传方》。宋代官场懒散之风甚盛,官员闲暇之余常饮酒填词打发时间。刘昉虽身在官场,却未受浸染。刘昉闲时酷爱翻医书,寻药方,翻遍《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之类医书,无论是战乱颠沛年月,还是在朝宦海生涯。在广阅医书药方后,刘昉感慨“小儿之疾苦,不只世无良医,也无全书”。彼时的中国医学,针对儿童病症验方非常少,诸多成人用方,放在孩童身上,时常无效。而在岭南瘴疠之地,儿童易得病,一旦生病则“孩抱中伤,不幸而陨于庸人之手者,其可胜计”。仅有的些许儿科良方,也多被名医私藏,普通医生难得一二。

在朝为良相,心中怀苍生。粗放的儿科医学,孩童医治之难,成了刘昉所忧,如钉子般在心头扎根。为此,怀慈幼心,集方济民的“刘龙图”决心编一部齐全有效的儿科医书。曾多地为官的刘昉,每到一地,便抓住与医家名人交往机会,搜集各类儿科药方;还时常深入民间,曲意寻访,四处打探,搜罗医术秘方。每得一方,都求教查证,确保有效后,才收录书中。日积月累,终寻得儿科验方数千张。

刘昉为官二十六载,先后任十七个官职。其勤政爱民,为官清廉,政绩斐然,但仕途却极为坎坷。后刘昉因坚持抗金反对媾和,遭到弹劾,罢职回乡。刘昉回乡之后的近十年里,在潮州安心奉养老母的同时,倾注毕生心血书写一部医药奇书。

曲艺传说等民间艺术形式,往往是传递普通民众真切心声的载体。潮州歌册、剧目中常以潮汕地区名人为原型,将生动故事传说搬上舞台,表达仰颂之情。刘昉不但为官清廉,造福百姓,还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因而如《八贤歌》中的父亲一般,常出现在潮汕地区许多神话故事和传说之中,为百姓广为称颂。如传说刘昉驾水车斩妖除魔,为民除害的《天龙伏妖》;《广东七奇轶事》中“刘龙图竹竿为马,夜行千里会娇妻”等民间传说。其中《刘龙图戏林鉴成》突出展现了群众仰颂之情。故事讲述的是刘昉虽在朝中官至龙图阁,却十分低调谦虚,每次回乡探母均一人待天黑悄悄而至,从不讲排场,生怕惊扰百姓。反观当地知府林鉴成,不但欺压百姓,作威作福,还前呼后拥,排场至极,百姓痛恨不已。刘昉知道后,便让母亲在路上摆上自己的官服官帽,林鉴成路过,看到朝中大臣官服便慌忙下轿跪拜行礼,恰有恶狗经过,吓得林鉴成惊慌而逃,从此嚣张气焰收敛不少,这便是百姓广为传颂的“晒袍之辱”。

刘昉逝世后安葬于三帅之地潭州,在家乡潮州也存有衣冠冢和画像,供后人瞻仰,百世流芳。

巨著集中医儿科经验之大成

由于地处南部边陲,经济文化历史较短,岭南医学发展与中原地区差距很大,儿科的发展同样起步较晚,直到一部南宋奇书的出现,给岭南儿科医学带来了重大契机。如此里程碑意义的奇书,正是刘昉倾注毕生心血所著儿科皇皇巨著———《幼幼新书》。

待到酣畅淋漓骂过秦桧后,慨然归家的刘昉,专注写书。在全面收集整理儿科前贤大医、各家方论基础上,编撰大型儿科专著《幼幼新书》。此书倾注了刘昉毕生心血,可惜的是,编撰工作尚未完成,刘昉便因操劳成疾,大病不起。病榻之上,刘昉仍心念编撰之事,临终嘱托门人李庚:“《幼幼新书》未有序引,向来欲自为之,今不遑及矣,子其为我成之。”李庚感动不已,代作序引。可惜刘昉终究未能见证心血成书,就辞别人世,令人惋惜。

继任者临危受命,继续主持全书编撰,将书稿合二为一,再集历代求子方论,列为首卷,终编撰刊行。《幼幼新书》全书共四十卷,分547门,约155万字,载论1207条,方7633首,灸法204条,系统科学,特色鲜明,所列验方之多,疗法之全,堪称中医历史上第一部育儿及儿科治疗的百科全书。

《幼幼新书》汇集整理宋代以前有关儿科医论方剂而成,取材广博,内容详尽。《幼幼新书》所辑医书来源有三:“上取古圣贤方论,中取近世间人家传,下至医工技工之禁方,无不曲意寻访,兼收并录”。该书全面收集古代典籍、名家医籍、民间验方中的儿科内容,所采方论,类型多样,甚至还有孤本佚书。

书中将儿科知识系统分为“形初保育”“初生有病”、“禀受诸疾”、“诸疳异证”等目,全面详细记载了耳鼻喉口齿等各类型儿科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等,从求子胎教到婴幼护理诊治,皆在其中,以使“少有所养,老有所终,家藏此书,庆源无穷”。南宋王朝及以后统治者极为看重该书价值,从刊行以来,就将《幼幼新书》列为“太医习业”必读教科书目。另外也意味着,从成书之日起,《幼幼新书》并非以市井百姓间流通读物的姿态出现,而是作为太医院世代传承学习的官方教科书,甚至漂洋过海,成为近代日本儿科医生必修书目,辐射全球,流传后世。

《幼幼新书》是收方最多的中医儿科典籍

作为岭南十大名医,刘昉对后世的贡献集中体现在,倾注毕生心血编撰了岭南医学史上公认的儿科巨著《幼幼新书》,从此开启了岭南乃至全国中医儿科医药事业发展的大幕。

明代陈履端重辑《幼幼新书》时曾高度评价宋本《幼幼新书》:“心保赤子,具本具末具变,悉中肯綮,得吕牙、孙武制胜合变之玄机,诚医家韬钤之选也。”《幼幼新书》的伟大之处,远不止于此。仅以收罗内容来说,辑录严谨,注释完备,就可谓中医自晋朝以来,儿科治疗经验的全面总结。《幼幼新书》广泛采纳了《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千金方》等名家医著内容,甚至还搜集了大量长期以来流失严重的各类儿科孤本、医著佚书,如《婴孺方》等。就此层面而言,《幼幼新书》对稀有珍贵医书的保存,具有重要的医史文献价值,意义巨大,贡献颇深。

“堪称当时内容最完备的儿科学专书”,江育仁教授在《中医儿科学》中这样评价《幼幼新书》。此儿科巨著的刊行,使长期迷雾中徘徊的中医儿科学,开始有了动力源泉和前进方向。作为中医儿科古籍中收方最多的一部方书,《幼幼新书》医学参考价值极高,甚至近千载后的今天,它依然是重要的中医儿科书目,书中闪耀的诸多思想仍沿用至今。如对儿科诊断,自古以望、闻为主,宋代《幼幼新书》在望诊中又总结了虎口三关指纹查验法,主张三岁以内小儿以观察指纹代替切脉,该诊法一直沿用至今,惠及后世,影响深远。有学者戏称,若南宋时便是有互联网的“地球村”,编著儿科巨著《幼幼新书》的刘昉,定会像育儿专家“西尔斯”般,为世人所追捧。

儿童健康,关乎民族未来。中央电视台曾推出《新春走基层:小儿科无小事》节目,直面儿科挂号难、住院难现状;《人民日报》曾报道儿科医生紧缺……相关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和共鸣,不但直面儿科医护现状,更道出了普通百姓的心声。可以想象,千百年来,《幼幼新书》问世,为患儿获得专业诊治提供了可能,不计其数的孩子得以医治,民族命运,薪火相传。从这个意义说,史料里记录寥寥的刘昉,与同时代民族英雄岳飞一般,是值得后人铭记的大医英雄!如今可以告慰刘公的是,作为古代儿科医学当之无愧的惊世巨著,《幼幼新书》一经出版,便名震天下,惠及后世,刘公也随之青史垂名,为世代景仰。

◎支晓娟,学者,现任职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新闻推荐

昨广州47.44万人次祭扫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秦松通讯员廖培金)昨日,广州市迎来清明假期后第一个祭扫高峰。虽然早晨天气恶劣,但各拜祭场所各项应急...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