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月用电三千度?查一查! 巧析用电大数据 全市新一轮排查确认“散乱污”场所超过1.8万个

广州日报 2019-04-11 03:59

“散乱污”场所分布示意图82家“散乱污”木材小作坊全部关停,天河区左支涌恢复了昔日的清澈宁静。昔日脏乱差的烂泥路变成了整洁美观的水泥路,82家“散乱污”木材小作坊已经全部关停,天河区左支涌恢复了昔日的清澈宁静。这是广州“散乱污”场所整治取得的成果之一。记者近日走访广州发现,随着信息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多的隐蔽“散乱污”场所被挖掘出来,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新一轮排查出“散乱污”场所超过1.8万个,其中已基本完成对涉及污水违法排放的“散乱污”场所的关停取缔。接下去,广州将不断升级信息化手段,杜绝“散乱污”场所死灰复燃,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耿旭静通讯员穗工信宣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现场:木材厂关了河涌清了

左支涌绕村而过,几株水杉在涌内繁茂生长,河水清清、绿草如茵,让这里成为天河区前进街莲溪社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自从左支涌旁的木材厂关闭后,这里便成为莲溪居民饭后散步的打卡网红地。52岁的梁结平最近都会到河涌边散步,“现在这里修好了水泥路,木材厂关了,河水也变清了,所以每天都会来河涌边散步一小时。”她在这里生活了30年,见证了这里从一片农田,到十几年前木材厂林立尘土飞扬,再到如今恢复青山绿水的整个过程。她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满是木材厂,每天切割木材噪音很大,木屑灰尘满天飞,要掩住口鼻才能通过。以前这里是烂泥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窄窄的路上还摆满了木材,河面上脏兮兮的,还有股臭味,所以村民进出特意避开这里。

记者在现场看到,河涌边已经基本铺好了崭新的水泥路,最后一小段水泥路正在抓紧铺设,等水泥路面全部铺设完毕,左支涌边的水泥路将与村里主干道首尾相连,打通消防通道,形成村内环线,届时居民出行便利化将大大提高。

“这一片木材小作坊之前已经存在了十几年,是典型的前店后厂模式,河涌边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木材厂、石材厂,漫天粉尘,每次来这里都要戴上口罩。一到下雨天,粉尘、油漆残渣就被冲进河涌,河水浑浊不堪,有时上面还漂浮着一层油渍。”据前进街道办副主任鄢程介绍,在新一轮强化“散乱污”场所整治行动中,莲溪片区的“散乱污”小作坊被整个拔除,82家木材厂、石材厂全部关闭,河涌边恢复昔日的美丽宁静,河水也逐渐恢复了清澈。

莲溪片区木材厂是莲溪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在整治“散乱污”场所的过程中,如何保护好民生,保护好当地经济来源,是一个重要课题。据介绍,该片区计划利用当地木材及成品交易优势,将当地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一条路、一个众创空间、一个微改造”正在实施,以莲溪南路为轴,进行截污纳管工程和道路硬底化施工,该片区将打造成木艺术众创空间。“这里将不再有生产环节,原有的15万平方米厂房将逐步按照规划进行微改造,打造为展示、展贸的木艺术众创空间。”

整治:巡查“白+黑”常态化

白云区太和镇米龙村内,原来困扰村民的涂料化工厂已经被夷为平地。记者在现场看到,这间化工厂的围墙与居民楼之间相距仅三四米,现场依然能看到直接接入市政管网的排污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关停之前,该涂料厂的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形成了很大隐患。“每天都散发出刺鼻的味道,现场居民苦不堪言。”

数据显示,“散乱污”场所数量分布较多的区域有白云区、番禺区海珠区增城区花都区等。白云区是“散乱污”场所最密集的区之一。以白云区太和镇为例,面积非常大,220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半的天河区,并且有一半是山区,一些“散乱污”场所规模小、转移快,部分甚至藏匿于民宅之中,隐蔽性非常强,数量多、分布广,部分企业抱有侥幸心理,白天关门,夜间、节假日偷排。

如何破解难题?据白云区太和镇环安办主任李静介绍,太和镇有一支经济事务综合监察管理大队,按照内勤作业标准化、外勤作业标准化、隐患排查标准化、综合行动标准化、应急处置标准化的要求建设成为一支统一、专业、高效廉洁的队伍,这支队伍是“散乱污”场所整治工作的中坚力量。同时通过发动群众举报、节假日巡查、结合用电大数据等方式,做到全覆盖摸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散乱污”场所。“我们建立双休日、夜间巡查机制,坚持"白+黑"的常态化巡查模式,每天晚上、每个节假日都有巡查员在巡查,给我镇环保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从而有效遏制节假日违法排污的行为。”此外,“散乱污”场所大数据监控系统也大大提高了效率。多家隐藏在城中村的“散乱污”场所因为用电量异常被揪出,相关信息直接推送到了基层,基层立即进行排查,已根据线索关停了多家违法排放污水的化工厂。

数字显示,太和镇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力度逐年增大,2016年共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660家;2017年清理整治1150家;2018年清理整治2141家;2019年第一季度清理整治555家,占区下达的989家年度清理任务的56.1%。

名词解释:散乱污

“散乱污”场所:“散”是指不符合当地产业布局等相关规划的企业(场所),没有按要求进驻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的规模以下企业(场所);“乱”是指不符合国家或省产业政策的企业,应办而未办理规划、土地、环保、工商、质量、安全、能耗等相关审批或登记手续的企业,违法存在于居民集中区的企业、摊点、小作坊;“污”是指依法应安装污染治理设施而未安装或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备的企业(场所),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场所)。

新技术:用电数据异常将被系统“揪出”

“大部分"散乱污"场所规模小、转移快、隐蔽性强,部分藏匿于民宅违建之中,排查难度大,所以工信局会同广州供电局创新建成"散乱污"场所大数据监控系统,用大数据手段对各区、街镇、村、工业园区的用电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监测,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广州市工信局副局长张宏伟告诉记者,首期大数据针对抄表周期电量在3000度以上的用电户(居民用户两个月抄表一次,工业用户每个月抄表一次)进行建模筛选,将疑似“散乱污”场所清单提供给各区排查。整治完成后,通过“散乱污”场所大数据监控系统,对于已完成清理整治的场所,继续应用该系统监控其用电等情况,防止“散乱污”场所“死灰复燃”或转移到本市其他区域,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广州有580万户电力用户,如何通过大数据揪出"散乱污"场所?我们专门设置了异常电量数据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广州穗能通综合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创新孵化中心主任袁超告诉记者,通过大数据专项监管系统数据工厂采集、分析、清洗、排查,首期筛选出26万户疑似“散乱污”场所,经相关部门排查,最终排查确认了1.8万户。

“"散乱污"企业没办法进行用电报装,一般都是偷偷用居民用电。这个时候用电量就会异常大,比如每两个月超过3000度。同时,"散乱污"企业用电负荷与普通居民用户不同,居民用电高峰一般集中在晚上八九点,而"散乱污"集中在白天工作时间,如果是大排档,则集中在午餐、晚餐、消夜时间。我们对这些数据进行排查,就能发现异常信息。”袁超表示,大数据将把隐蔽在城中村的“散乱污”场所揪出来。

数据不断动态变化,为了让数据更精准,目前系统引入用水量对数据模型进行优化,“根据不同区域设定不同的水量、电量异常预警指数。”大数据系统还自动形成了热力图,使1.8万家“散乱污”场所的分布情况一目了然。

生态环境局:“散乱污”企业大幅下降

据广州市生态环境局执法监察队副支队长解文武介绍,近期开展了多次“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专项督查,今年初还组织对村级工业园开展“地毯式”现场督查,督促各区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重点抽查各区对纳入"关停取缔类"的"散乱污"场所的"两断三清"措施落实情况,是否存在死灰复燃现象。”

为了方便执法人员快速采集“散乱污”场所信息,生态环境局还开发了打击“散乱污”场所的“神器”——微信公众号-环保信息采集相关功能。解文武告诉记者:“"散乱污"企业规模小、跑得快,查到之后要快速留证据。通过信息采集功能,督查人员现场就能拍照、快速录入"散乱污"场所信息,也方便后台人员收集和研判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经过大力整治,基本完成对涉及污水违法排放的“散乱污”场所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大幅下降,强化整治成效显著。据介绍,近期,在白云区村级工业园工业企业排查行动中,园区5700多家企业仅发现71家违法排放生产废水的“散乱污”工业企业,“这一数字占园区5700多家企业的1.2%。前几年,在一次工业园排查中,最高排查出的比例曾超过16%。”目前这71家“散乱污”场所立即被停产,坚决杜绝污水偷排、直排等违法行为。

工信局:整治工作目标已定

“落实中央环保督察不搞"一刀切"的要求,同时考虑民生、就业等实际情况,广州市明确将"散乱污"生产经营场所分为"关停取缔"、"整合搬迁"、"升级改造"等三类场所进行分类处置。”据广州市工信局副局长张宏伟介绍,各区在全面排查基础上梳理出三类生产经营场所清单,并可以制定各区和街镇生产经营负面清单。

张宏伟介绍,工信局已制定实施《广州市2019年强化“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工作要点》,具体工作目标为:6月底前各区要完成辖区内“关停取缔类”整治,基本做到“两断三清”(切断工业用水、用电,清除原料、产品、生产设备);基本完成“升级改造类”整治;对“整合搬迁类”整治提出具体搬迁计划。年底前,各区完成“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验收工作的街镇数量不少于街镇总数的50%。2020年,全市所有街镇全面完成整合搬迁和升级改造工作,“散乱污”场所清理整治行动全面完成验收,形成较完善的控源、截污、纳管的水污染源头控制体系。

新闻推荐

凌晨作案专盗家禽

番禺警方破获一宗盗窃家禽及饲料案,5人被刑事拘留本报讯(记者丁山海通讯员番警讯)近日,番禺警方成功破获一宗盗窃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