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好医生”朱朝海:用汗水和爱心守护儿童健康

信息时报 2019-04-02 00:59

朱朝海每日要面对不少患儿,他总是保持耐心逐个诊治。 越秀区儿童医院急诊科医生、儿科副主任医师朱朝海。 从事医务工作17年,长期身处儿科前沿阵地,家长信任的目光以及医生的责任感让他选择坚守。

好人简介:

现任越秀区儿童医院急诊科医生、儿科副主任医师的朱朝海今年44岁。从2002年入行至今,他从事医务工作已有17年之久。对待儿科里可爱的小病人,他有自己独特的看病技巧。长期身处儿科前沿阵地,是家长信任的目光以及医生的责任感让他选择坚守。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郭仲然 本版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梁钜聪

好人说:“孩子的生命健康,家属的殷殷期盼,是医生背负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放低姿态,耐心回答家长问题

“叫什么名字?几岁?哪里不舒服?”这是朱朝海对每一位患儿和家长的例行提问。在获得回答后,朱朝海会在检查患儿的同时继续对家长了解更多细节。短短一两分钟,他就能得出结论并开始对症下药,动作连贯,没有浪费丝毫时间。在开药方的同时,他会向家长讲解病情并向他们提出建议。他表示,“平时的护理比发病时的治疗更加重要”。他开的药,不仅有治病的药,也有护理方面的药。

送走一位病人,马上又有一位病人走进诊室,朱朝海只有在病人进出的间隙喝水。一个早上下来,他就接诊了50名病人,而在简短的午间休息之后,还有50多位病人等着他治疗,这就是朱朝海在儿科忙碌的一天。孩子在看病时会出现各种情绪,朱朝海有一个法宝,就是用声音诱导小朋友。当小朋友大哭大闹的时候,他会掏出自己的钥匙圈在孩子面前晃动,响亮的声音瞬间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朱朝海抓住机会迅速完成对他们的检查。

而对于家长的情绪问题,他认为,放低自己的姿态非常重要。他会客气地和家长对话并友善地提出建议。面对家长的连番提问,他也耐心回应,让诊室里保持一种和谐安静的气氛。在他用职业的态度高效看病的同时,他也在细微处倾注着“小心机”。

不舍昼夜,坚守岗位“连轴转”

在工作强度巨大的儿科,朱朝海的神经每天都处于紧绷的状态。加上身处急诊科,看着诊室旁的急诊室,朱朝海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他必须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注意力集中,说不定下一秒就会有病人被送进来抢救。

众所周知,急诊科是医院中突发情况最多的科室,病患多、病情急。在这样的状况下,从上班到下班朱朝海都保持着连轴转的忙碌状态。他每天从清晨忙碌到深夜,不知疲倦。

医院的夜诊直到凌晨才结束,忙碌时朱朝海一晚接诊的病孩多于白天。他就像上了发条一样重复着相同的工作:量体温、问病情、开处方,加班到第二天凌晨2时也是家常便饭。2016年,他接诊了近2万名病童。

2018年3月,流感来势汹汹,病人数量是往年的数倍,朱朝海继续承担着大量的诊治工作,加班加点,日均接诊100多人次。工作的繁重,休息时间缩短,精神高度紧张,朱朝海病倒了,有时还会出现心律失常、心绞痛等症状。但他不敢放松不敢倒下,因为如果他倒下了,其他医生的负担将会更重,他一路坚持着、坚持着。一段时间下来,朱朝海的头发白了不少。

对于一名刚40出头的中年男子而言,朱朝海的白发出现得有点早。但脱下口罩后的他,笑容依然灿烂,就像个孩子一样,充满着活力。

坚持不懈,汗水浇灌“医仁德”

生活中的朱朝海,是一个非常有家庭观念的人。谈到从医,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可以对家人有帮助。在家人生病的时候给予必要的诊断,专注家人的护理,希望自己的医学常识能保护家人是他选择成为医生的重要原因。在组织家庭后,虽然平日对家人疏于陪伴,但家人对他的理解和认可,让他非常欣慰。

朱朝海说,他对医生这个职业倾注了多年的心血和热情,在儿科能看到孩子们,他很乐意在这个岗位继续奉献自己。但因为收入较低、工作压力较大,不少医生都选择离开,这让原本培养周期就长的儿科医生出现了严重的空缺。据了解,在朱朝海所在的急诊科,曾经一年内有5名医生离职。朱朝海和一些老医生只能多排班多开诊,填补医生离开的空缺。朱朝海说,长期身处儿科前沿阵地,是家长信任的目光以及医生的责任感让他选择坚守。

新闻推荐

六年新作为 迈进新时代

党建:打造政治型群团、学习型组织着眼大局、紧跟大局、服务大局,市残联以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为蓝...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