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餐制重在“陪”出校领导食安责任感

信息时报 2019-03-27 01:15

珠江瞭望

广州市教育局日前发布了《广州市加强2019年春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提出十项措施确保师生舌尖上的安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级各类学校要严格落实陪餐制度,食堂每天都必须要有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和教师代表各一人来陪餐,校长则至少每月一次陪餐,还需与学生一同排队购餐,并进行饭菜评定、质量卫生监督与学生意见登记。

客观地说,陪餐制作为学校食品安全保障的辅助手段之一,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让校领导“以身试餐”,重点也许不在于试出风险,而在于“陪”出责任感。通过制度化安排,时刻提醒学校领导:学校食品安全是一件大事,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教学工作,因此,要像抓教学一样重视餐饮安全的细节,哪怕是微小风险点,也要认真防范;校长是学校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校长都可能有责任,不能麻痹大意。

有了责任感,才会有紧迫感。有了责任感,哪怕不陪学生就餐,学校领导也会注重学校食堂的日常管理工作,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其实,广东省在3年多前就已经出台校领导食堂陪餐制度了,从2016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办法规定,校级领导每月应至少陪餐一次,每学期陪餐4次以上。此外,每学期各食堂陪餐次数20次以上。广州发布的相关规定,与此精神吻合,也说明了此项制度还是可行的、有效的。

鉴于每个人对相关规定的理解力、执行力不同,陪餐制的效果也可能因人而已,对大多数觉悟比较高、行动比较迅速的人来说,响鼓不用重槌。而对于责任意识较差的人来说,就算参与陪餐,也未必对食品安全会有所触动,就算发现一些问题,也未必能够立行立改。作为学校管理层,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学校食堂经营得怎么样、饭菜质量如何、学生有没有意见,不可能不知道。从这个角度上说,除了陪餐制度这一辅助手段,学校食品安全还要在事前、事中、事后的硬监管上多下功夫,保障全流程无缝对接。

食材是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卡。学校食堂在采购大米、粮油、肉类等大宗食材及原料时,要通过正规渠道,与有资质的供货单位签订供货协议,并索取相关检验合格证明,确保食材“新鲜”“非转基因”“无农药残留”。在食品制作过程,要创造条件,争取实现“明厨亮灶”。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学校食堂纳入集中智慧监管平台,保障教育管理部门、食药监部门、家长等有关方面能够进行24小时的远程监督,实现监管工作智能化。从相关报道来看,广州有不少学校食堂都比较规范,做得不错。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学生和家长对学校食堂的安全、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教育部门、中小学校都进一步重视起来,将确保孩子饮食安全的责任意识坚持下去。

◎连海平 本报特约评论员

新闻推荐

“畸嘴”犀鸟宝宝换“新嘴” 通过3D打印技术从西安带回“假嘴”,为广州动物园首例

专家们利用医学3D打印技术,为犀鸟宝宝再造新“嘴”。通讯员供图信息时报讯(记者黄绮媚实习记者黄冰溶通讯员彭仕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