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粤语民谣诗联记趣(上)
诗词歌赋和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高层次的艺术和最具代表性的文体,不仅历经千年不衰,更不断发展普及,在国际文坛上独树一帜。因我国幅员广大,各处民众的生活习惯、语言土音等都有一定的差异,甚至难于用语言顺利沟通,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粤语,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不久前举行的“第四届广府文化论坛”上,省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反复论证,“起源于中原文化、独自发展了数千年的粤语,正掀起一个大规模北上反哺中原文化的语言运动,对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以及区域文化交流作用巨大。”
笔者乃生于斯长于斯的广府人,对粤语情有独钟,更愿探本追源收集记录曾流行于坊间市井,今已不常使用甚至日渐式微的粤语诗歌、对联、民谣等,让时代新人和区域文化接棒者能“旧闻新读”并“世代相传”。
历代广府男人,饮早茶几乎是每天早上“第一要务”,无论财雄势大还是仅及温饱者,多是比太阳“起”得还早,五六点钟便出门朝茶居(百年前专营茶饭市的店铺多称茶居)而去。其中有人手举雀笼慢条斯理,也有人扛着扁担箩筐行色匆匆。座上客中有前朝秀才落魄文人,亦有粗通文墨插科打诨者,他们不时“祭出”茶客喜闻乐听的纯粤语诗联歌谣,常令大众开怀大笑。有诗为证:朝朝雀仔吱吱喳,叫醒主人去饮茶。风雨无阻天光事,一盅两件笑哈哈!
旧市桥西北边沿的“小桥头”(正名聚龙桥)脚有一知名度颇高的珠记“茶寮”,店主是读过四书五经的珠叔。珠叔酷爱舞文弄墨,常将“杰作”挂在茶寮向客人展示并解说一番,享受着别人的赞赏和恭维。某日,有投其所好者送上白话诗一首:茶客声声赞珠叔,书画琴棋自满足。唔入官场争功利,无牵无挂享清福!
珠叔接过高声朗诵后大赞“好嘢!”
小茶寮趣闻轶事多,上档次的茶楼酒家更是卧虎藏龙之地,经年累月自有令你笑爆肚皮又或哭笑不得的粤语奇联怪谜。市桥第一黄金旺地正南街(今之大南路)有一茶居,就是兴旺多时的“明记”。明记老板姓韩,幼时读书懒散成绩欠佳,唯独对经常刊登《撞圆伦文叙撞扁柳先开》《大头鬼伦文叙趣事》《无米粥》《乌龙院和乌龙王》等怪诞粤语文体的大报副刊、小报杂志主版爱不释手且“学而至用”,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借用套用,不少人把他视作“开心果”。明哥成年后,在亲友鼓励和协助下,决定在正南街开一间别具特色的“明记”茶楼。
筹备期间,明哥请来几位“志同道合”者议定了别开生面的经营方针并将宣传工作提前做足。到了开张之日果然盛空况前,厅堂内外座无虚席。茶客一边开心饮茶一边热烈议论着茶楼内的诗歌、民谣、对联或谜语等。
茶楼临街大门贴的不是常见的“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老式对联,而是“牛栏飞出千里马;猪笼入水八面来”。按常规,厅堂左右墙壁是张贴茶酒美点菜肴的位置,明记这个也不例外,只是广告与众不同。“一个二个叉烧包,三只四只鲜虾饺,五汤六菜七款肉,八九杯酒十分开心。”
一个月后,热闹情景渐渐“退烧”,忽然一天清晨,大厅柱上多了副对联,上联是“日出月上,好食嚟到返寻味;”下联是“上月出日,味寻返到嚟食好”。很明显这是一副别出心裁可顺逆任意读的粤语回文联。旁边还有征联启示:本店欲与客人开心共乐,今抛砖引玉征求回文式粤语对联。一经采用,全月早茶一盅四件费用全免。本联还藏有谜语一则,若能一字点破亦奖半个月早茶点心。如此一来第二轮争入座赏奇联热潮又再掀起。几经折腾,终于有幸运儿一字破谜“明”!店主明哥从此更加名声远播,威水十足。
百年前,交通闭塞,省内外交流偏少,故岭南地区的粤语自然一家独大。其时,广府民众对南来广东的外省人统称“老兄”,所操的语音一律称为“老话”。其实从字面上一看便知是早期广府人对外省人的正面尊称。后来,少数本地人自傲而使之变味,变了地域歧视的负面词语。既然粤语在岭南一家独大,自当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其中文化教育是一个重要领域。
辛亥革命前的广府城乡基本是传统国学教育,教材特别是儿童启蒙教材,几乎是全国统一的《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教学场地多设在民宅的私塾和设在氏族祠堂的书院,师生朗诵课文全用粤语,老师讲解课文还会掺杂些方言土话,使学生更易明白理解。更有些风趣接地气的老先生巧妙插入些粤话诗联,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
据民间故事载,满清乾隆年间,有一番禺孩童就读于乡间学堂。某日课间,先生拿出两个黄皮(一种水果)刚剥开即酸气逼人,谁也不敢尝试,细数之下共有果核五粒。先生再拿出七只龙眼(也是水果),八个学生都知道龙眼清甜可口,露出跃跃欲试之态。先生为与学生互动随即用粤语吟出一联的上联:“两个黄皮五粒核”要同学们对出下联,对得最好者龙眼归他。一时间无人能对出,大家只是交头接耳。唯独年纪最小的那位同学满面稚气地说:“先生,我对出了:"七只龙眼八人分"。”先生随即把龙眼送给他,但这位小同学却顺手将七只龙眼分给了七位同学。大家愕然。小同学又说:“前天先生讲解过"融四岁,能让梨",这里我年纪最小,让大家是应该的。”
先生上前摸着他的头感言:“此子他日可登魁首(中状元)前途无可限量!”果然,这小同学后来成为乾隆巳未科状元,在朝中官阶甚高,政绩卓著,且清廉正直,执政为民,令番禺人引以为荣。他,就是名垂清史的庄有恭!
(莫兆棠)(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广东省围棋协会、区职工棋类协会本报讯(记者潘伟璘通讯员吴丽香)近日,番禺区职工棋类协会与广东省围棋协会合作,在市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