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驻公益性创业基地,获免租金等政策扶持 90后返乡创业种出巨型南瓜

南方日报 2019-03-08 06:58

中山创业青年刘淑怡种出的巨型南瓜,每个重量均在50公斤以上。

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一只南瓜有多重?按照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南瓜重量,20斤可能已是极限。但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农业孵化基地最近出产了一批巨型南瓜,最轻一只也超过100斤,最重的更达254斤,这些巨型南瓜的种植者是中山本土创业青年刘淑怡。从“半路出家”边种边学到关注新品种种植,研究产品深加工,创业一年多的刘淑怡在农业创业路上越走越远。

农业创业的“试验场”

穿过村庄,走过田野,经过近1个小时的车程和路途,笔者从中山市东区来到位于民众镇新建村的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农业孵化基地(以下简称“孵化基地”)。孵化基地位于民众镇新建村田基沙水闸堤围边上,从堤围上往北看去,可看见远处洪奇沥水道上的船只,再往北,就是广州南沙区。堤围南侧,则是孵化基地葱绿的种植区。

这片深藏于中山与广州交界的农业区域是中山市大学生和青年农业创业的“试验场”,始建于2014年,是省市共建的公益性创业基地,可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或创业青年提供免3年土地租金等创业扶持。除了刘淑怡,目前园区内还有10多位创业青年在这里开展着他们的农业创业项目。

刘淑怡是中山西区人,大学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就读,修读的是与农业种植相差甚远的机电专业。2015年毕业后,她和大部分的同学一样,加入到就业大军中。在进驻基地前,她在民众镇一家农场工作。由于工作的缘故,她对种植业渐渐产生了兴趣,并萌生了“跨界”创业的念头。去年,在朋友介绍下,刘淑怡申请进驻了基地,获得了2亩免租金的露天种植地块和一处面积为1亩的种植大棚。孵化基地还免费为她提供种植技术、设备和肥料等支持。

“没有经验,没有技术,当时自己就像一张白纸。”没有种植经验的刘淑怡在创业起步时较为迷茫。她聘请了当地的村民和种植技术人员参与管理,在基本解决了种植、管理和销路后,她的农业创业梦就此开启。

创业第一年,刘淑怡在3亩土地上都种植无花果。为了保护果树,刘淑怡和技术人员决定在第一年不让果树集中结果,为后期结果“打埋伏”。惨淡的收成促使刘淑怡对种植思路进行重新梳理。去年,她决定充分利用种植空间,腾出土地试验种植她一直十分感兴趣的巨型南瓜,改变单一作物种植的固化模式。

4个月种出大南瓜

事实上,巨型南瓜在孵化基地内早有传闻。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位于孵化基地内,多年来,该中心不断引进和培育农产品新品种,推广应用种植新技术,这也为在孵化基地内的创业者们在农业领域创业创新提供了引导和技术支撑。该中心于2013年从国外引进了巨型南瓜,但由于气候和水土差异,进口的巨型南瓜不能直接在中山种植生长。为此,该中心从2013年起开始研究培育适合中山本土种植的种苗。到2018年,该中心已成功培育出较为成熟的品种,并在此期间种出巨型南瓜,在中心展出。这些巨型南瓜给刘淑怡留下了深刻印象。

去年9月,刘淑怡清理了种植大棚内的无花果树,从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引种,开始了她的“种瓜计划”。为让种植工作顺利开展,刘淑怡聘请了去年从该中心退休的技术人员王锦泉作为技术指导。

去年10月,第一批60多株巨型南瓜幼苗正式在大棚内种下。“与一般南瓜不同,巨型南瓜需要养分多,施肥技术也比较特别。”王锦泉此前全程参与了巨型南瓜的育种工作,对该品种的种植技术较为熟悉。大棚温度需保持28℃—30℃、第55天起开始人工授粉、每天施肥两次、除了要在根部施肥还要在瓜藤上的各个生长节点同时施肥……王锦泉表示,与一般南瓜相比,巨型南瓜的种植和管护工作更为繁琐,其用肥量是一般南瓜的5倍多。而在正确的护理举措下,南瓜每天可增重3斤。

为确保大南瓜顺利生长,南瓜结瓜后,王锦泉几乎住在了大棚里,每天驻守时间多达20个小时,而在这过程中,刘淑怡也是边看边学。虽然护理工作细致,但也有部分瓜苗出现问题。到今年1月,在60多株瓜苗中最终有40多株成活,成功长出大南瓜,前后用时4个月。

正为巨瓜寻找好“归宿”

刘淑怡的种植大棚与其他创业项目的大棚并排而设,相邻几个大棚里种植了番茄等蔬果,植株茂盛。与其他大棚不同,刘淑怡的种植大棚内显得“一片狼藉”,走进大棚,只见一个个形状各异的金黄大南瓜横竖躺在地上,由于已进入成熟采摘期,枯黄的瓜藤和叶子随处可见。

巨型南瓜不仅形状怪异,而且重量十足。王锦泉表示,在结出的40多个大南瓜中,有5个重量超过200斤,近20个超过150斤,其他也都超过100斤,这是他从事巨型大南瓜种植工作以来瓜只重量最大的一次。进入采摘期,为瓜称重、摘瓜成了王锦泉和刘淑怡最“烦恼”的事情,最大的瓜要4个成人才能抱起,其他一般也需2人以上。

“过年前已经摘了一批,现在剩下10多个,估计一个月后会摘完。”看着地上的大南瓜,刘淑怡正想着为这批大南瓜找一个好“归宿”。她表示,结瓜后70天采摘的大南瓜可存放半年,可用作观赏,也可以食用,如可用来制作南瓜汁和南瓜面等。与普通品种南瓜相比,这种巨型南瓜甜度无太大差别,但口感稍硬,香度稍低。目前,已有不少商家与她商讨合作,另外,她也正与一些食品加工企业研究制作更多深加工产品。“这也是现代农业的发展之道。”刘淑怡认为,种出果实是第一步,而要让创业走得更远,必须在产品深加工和与跨产业融合方面进行“深耕”,加快产品与市场对接,提升项目的发展活力。

“今年还想继续种,但也会尝试种一些其他的产品。”刘淑怡表示,按照第一批大南瓜的销售情况,她预计可收回种植成本并略有盈余,这是她从项目中获得第一笔盈利,也为她提供了创业信心。在王锦泉的指导下,刘淑怡目前正一边采摘大南瓜,一边在大棚内种下新的作物幼苗,期待种出新一批成果。

■相关

中山就业新政支持返乡创业

连日来,中山的天气阴雨不定,在南朗镇崖口村的一处农业种植园区内,来自中山石岐的创业青年何嘉骏最近刚刚收割了田里的最后一批罗马椰菜花,正忙着修整土地,计划着种植新的作物。

何嘉骏也曾是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农业孵化基地的一名创业者。2014年,他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毕业后,怀着对田园和种植业的热爱,经过答辩进驻孵化基地。在孵化基地三年间,何嘉骏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习农业种植技术和市场推广技巧。2017年,经中山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牵线,他来到南朗镇崖口村,研究种植一种市面上较为少见的蔬菜——罗马椰菜花,成为一名职业农民。如今,他种植的罗马椰菜花已销售至广州、深圳等地。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农业创业平台和创业扶持政策不断完善,近年来中山市内的返乡创业者有逐年递增趋势。如今,鼓励创业人员到农村创业也正成为中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抓手。今年初,中山市出台《就业十条》(即《中山市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将一次性创业资助标准提高到1万元,范围扩大到返乡创业人员。同时,明确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高效规模种养项目。从事农副产品种植、农作物品种繁育、畜禽饲养、农产品初加工、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生态观光农业等农业生产经营项目,可按规定享受就业创业相关扶持政策。该负责人表示,对于中山的农业创业者而言,这将是创业发展的新机遇。而随着创业人员带着项目和新技术返乡创业,中山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也有望迎来一股新生力量。

南方日报记者雷海泉实习生陈雪琴通讯员康雪涛

新闻推荐

另起炉灶再燃“造车梦”

许家印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恒大年初共注册6家汽车公司,半年内在新能源汽车猛砸超过300亿元与贾跃亭分手后,许家印另起炉灶继...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