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抢时间”才能领先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博
“到了50岁的时候,你蓦然回首,如果发现其实并没为社会做什么,那时你会很失落。”在和顺总部基地,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下称一方制药)副总经理魏梅面对记者感慨,作为“奋斗的中年人”,她仍然会像年轻人一样,坚持从具体的工作中汲取养料,一直思考问题,一直有要超过年轻人的激情和想法,并珍惜自己的时间。
她是企业家:要走别人不敢走的路
2017年,时年50岁的魏梅正好赶上了一方制药参与研究、制定第一批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的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开展好此项工作,魏梅带领技术中心全员,将所有精力全部投入在此。
“领先就是要"抢时间"。”魏梅回顾说,单从新型设备的采购、安装到调试,一方制药就花了一年的时间。在她看来,这些工作的付出,提高了国标研究的水平,也提高了国标制定的速度。同时,这也将为新国标颁布之后企业抢占市场机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下班后,魏梅钻进中试车间,亲自分析和处理异常问题,常常忙到午夜。甚至在周末,她都住在公司查资料,打磨解决方案。
“要走别人不敢走的路。作为中药配方颗粒领导企业,一方制药需要站在行业的角度,审视是否代表未来发展的趋势,否则就只是一个追随者。”魏梅直言,只有具备这样的社会责任感,敢于试错,企业才能真正做强做大。她畅想,中药配方颗粒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让全世界分享到中药所带来的生活便利。
她是导师:教给员工技能最重要
事实上,魏梅的奋斗不停歇,造就了她职业生涯的惊艳“蝶变”。2002年,她从唐山赴广州,放弃了十二年的事业单位工作,开启了一段全然不同的职业生涯。从药品、保健食品、食品的研发到化妆品的研发,魏梅在一家知名中外合资企业研发部干了整整六年。2008年,魏梅带着她对药品检验、产品研发和质量管理的经验,进入一方制药。在技术中心的四年,她理顺了千余种产品的质量标准、工艺文件。再经历四年,魏梅成为质量中心的负责人。
在质量中心的日子里,魏梅养成了每天翻看质量检验记录的习惯。从大量的原始质量检验记录中找到问题,用彩色贴纸把问题和方法提示给员工,成了她工作中的一大乐趣。她常常说,下属工作出现失误,管理者也要反思,企业管理体系的文件是不是足够完善,能够供员工学习和反思。
“员工做不好,往往是不知道怎么做好。所以,管理者要做具体的工作,教给员工更多的东西,让他们成长更快。”她坦率地说,自己的大量工作是具体的工作。而对员工80%的培训,来自日常工作中对他们的指导。管理者善于教授员工技能与知识,对员工个人和企业的成长都是宝贵的。
在打造技术中心的过程中,实验室的布局和实验台的色彩,魏梅都亲自过问和敲定。因为在她看来,一个科学规划而体验舒服的工作平台对员工非常重要。
侧记:她善于平衡生活与事业
2002年的辞职,对魏梅是难的。她不止要放弃一份事业单位的优越工作,迎接从药检工作者向产品研发者的转变,更要面对35岁带着小学四年级的儿子一同南下生活的种种滋味。
在当年的中学日记里,她的儿子写道,他的妈妈从没有因为学习成绩而批评过他。这是让魏梅这么多年感到最骄傲的一件事,儿子理解她的苦心。谈到如此教育的初衷,魏梅说,一个人的福气取决于自己对社会的贡献,而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情商以及爱的能力培养负有社会责任。
在三八妇女节,她特别对女性们想说的是,“要拿出时间来照顾家庭。”她转而说:“只有自己有爱,才能把爱传递出去。”
新闻推荐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金融的支撑。为支持民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