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出共建共治共享经
牢记总书记嘱托
广东要在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在今天的广州街坊看来,住在旧小区乘电梯上下楼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但在以前,住在老旧楼梯楼里的老街坊大都选择搬离来解决爬楼之苦,鲜有加装电梯的尝试,各区的鼓励政策也尚未出台。那时,一对住在西村街长乐社区的“孖宝”已经为小区装电梯奔走多时了,他们就是72岁的老党员何盛坤和70岁的老党员陈壮亮。两位老人前后奔走六年多,2015年成功为一栋九层宿舍楼加装了电梯,造就了荔湾区甚至广州第一批旧楼加装电梯的“壮举”。如今,这对“孖宝”在西村电梯助建服务队、旧楼宇加装电梯服务驿站为邻里们提供志愿服务,在他们的帮助下,不少希望加装电梯的街坊少走了很多弯路,邻里间的“剑拔弩张”也都一一化解。加装电梯的案例成为一堂堂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实践课。
加装电梯现场学习会
从“剑拔弩张”到“我看有戏”
2月15日下午3时,长乐后街45号的西村街旧楼宇加装电梯服务驿站内,一场加装电梯现场协调会正在举行。参会的有西湾东二街2号筹备组3位成员及持反对意见的3户住户,西村街城管科科长陈广军,驿站井道建设咨询组成员柳新民,还有驿站成功经验组、邻里协调组的何盛坤和陈壮亮等。用陈广军的话来说,这次的协调会有些“怪”:常见的是低层住户与高层住户的矛盾,而这一栋楼里的反对户从低层到高层都有。
“我是一名客车司机,装了电梯会不会影响我的睡眠和工作?!”“电梯井离我们阳台很近,安全怎么保证?连廊借道我们门口,卫生谁来做?家门一开就快到梯口,撞到人谁担责?”“我们第一时间支持装电梯,为什么后来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就出了电梯安装的公示?整个流程、设计图纸、筹建资金、均摊算法未见公开”……刚开始气氛有些剑拔弩张。
“这些并非原则性矛盾,大家其实都想装电梯,下面我们一个个来解决。”陈广军开了无数次协调会,他敏锐地察觉出分歧背后的弥合点。加上何伯、陈伯两位德高望重的老街坊的协调,井道建设专家柳新民的技术方案说明,筹备小组公示流程、资料的承诺,紧张的氛围渐渐缓和下来。近两个小时的现场协调会后,几位持反对意见的住户走出驿站,一起到驿站旁的“西村第一梯”观摩体验。“这还不是吵得最厉害的,我看有戏。”何伯会后悄悄对记者说,会上他一直在对一位住户筹建经费、运行电费分摊的疑虑做解释。
这样的协调会自去年9月28日西村街旧楼宇加装电梯服务驿站成立以来,几乎每周都有,只要有空,何盛坤和陈壮亮就会来参加。身为西村电梯助建服务队、旧楼宇加装电梯服务驿站的志愿者,双双年逾七十的何伯和陈伯早年加装电梯的“壮举”为街坊熟知。2009年,不想老邻居相互间变冷淡的何伯、陈伯,下决心要做成装电梯这件事。两人分工合作、克服困难,终于在2015年8月31日迎来了电梯上下楼的幸福生活。
“精明人”愿做助建电梯“傻事”
“共建的难都过去了,现在是共治共享”
2015年以来,不时有西村街、荔湾甚至越秀、天河、海珠、白云等区的街坊找到他们“取经”。作为过来人,接到咨询电话,何伯和陈伯总是知无不言,“每一栋楼的情况不同,怎么去协调矛盾、制定分摊方案,没办法照搬经验,但准备什么材料、走什么流程都是类似的。”陈壮亮介绍,打印资料、电话沟通、实地走访,这些都需要成本,他们都自己担了下来。“有人提出过给咨询费,被我们拒绝了。”陈伯坦言自己虽是“精明人”,但更愿做这样的“傻事”。何伯则笑笑说:“最近好多咨询的,这个月话费两百多,可是收费了还有什么意义?”2017年10月,西村街成立电梯助建服务队,何盛坤和陈壮亮更主动请缨,分别担任服务队队长及顾问组长,帮街坊少走了很多弯路。
碰上长乐社区或西村街街坊的咨询,除了传授经验,何盛坤和陈壮亮还会帮着协调矛盾,有时上门,驿站成立后还多了现场协调会的形式,“加装电梯需要整栋楼的住户共同商量决定,我们没法做主,就是推一推”。让陈伯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去年六七月的一天傍晚,何伯和陈伯应五约大街2号9楼住户的邀请,前往2楼住户家做沟通工作。当时下着大雨,2楼住户还没回家,何伯和陈伯就在楼底下等,“身上全湿了,蚊子在咬着,足足等了40分钟。最后,2楼住户还是没谈拢,搁置了。”陈伯说。
这一次“吃瘪”的经历并没有让他们丧气,“也有成功的嘛,环市西路80号、82号是两栋由三层裙楼连接的旧楼,当时80号先装了电梯,后来82号加装电梯要从80号取道,有五六户坚决不同意,两栋楼的人闹起矛盾,最终在去年八九月协调成功了。”何盛坤和陈壮亮不计得失、热心助建的事迹更让他们登上2018年“广州好人榜”。
谈起加装电梯的心得和经验,陈伯说,“作为牵头人,首先要懂付出、有耐心、有恒心。然后要把工作做细,当年分摊方案我做了三个版本才拿给大家讨论。最后还要懂灵活的谈判技巧,能把一楼住户20万元的补偿款要求谈到5万元,我都有点佩服自己。”现在让他最开心的就是,跟着邻居们一起下楼打打牌、聊聊天、旅旅游,“共建的难都过去了,现在是共治共享”。
旧楼加装电梯
一堂典型的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实践课
据悉,西村街位于荔湾区北部,面积约1.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6万,其中约3万人居住在由企事业单位宿舍房改的318栋老旧楼宇中。老旧楼宇中双低家庭170户,占75%;残疾人403人,占72%;60周岁以上老人6644人,占80%。爬楼之苦深深困扰这些群体,加装电梯是他们的“刚需”。
自2017年荔湾区开展“百梯万人党旗红”旧楼宇加装电梯工作以来,西村街于2017年10月成立“电梯助建服务队”,其中,电梯公司专员提供技术咨询、街道城管科提供政策咨询、各社区居委会主任提供调解咨询、已加装电梯的居民提供顾问咨询,审查资料手续前置到街道。
之后一年左右,西村街再成立旧楼宇加装电梯服务驿站,设置成功经验、邻里协调、政策服务、井道建设、规划设计、电梯企业六个咨询组,免费为街坊提供更专业、更全面、更贴心、更高效的服务。“这是广州第一个把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都前置到街道的驿站。”陈广军说,驿站成立以来,半年不到共接受咨询85台次(其他区、街16台次),服务36台次(其他区、街9台次),实际安装4台次,十分高效。
截至去年12月,在全街152栋符合加装电梯条件的老旧楼宇中,已有43栋成功加装电梯并投入使用;有24幢进入电梯施工阶段;有27幢进入批前公示阶段;有11幢已受理立案;有8栋成功获得区政府补贴。
“加装电梯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增进了四邻的交流,促进了社区的和谐;还涌现出一批以筹备组成员为主的热心群众,为日后楼宇自治储备人才;社区、街道在服务中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旧楼加装电梯可以说是一堂典型的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实践课。”西村街城管科科长陈广军说。
有人提出过给咨询费,被我们拒绝了。收费了还有什么意义?
装好电梯后,邻里关系大大改善。以前大家走楼梯,各走各的,跟陌生人一样。现在大家经常三五成群,关系特别好。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多
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视频剪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郑婕
数据/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道岚、秦松、王晨阳、汤新颖
新闻推荐
对标外滩,沙面-沿江西路将变城市会客厅荔湾今年重点建设83个项目,其中更新改造项目21个,年度计划投资104.8亿元
荔湾今年重点建设83个项目,其中更新改造项目21个,年度计划投资104.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