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小达人董锦心 问题中探索实践中成长

信息时报 2019-03-02 01:00

□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陈丹婷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陈文杰

“我喜欢做科学实验,因为觉得好玩。”董锦心告诉记者。今年11岁的董锦心就读于广州市越秀区旧部前小学六年级,从二年级开始,他就开始参加每周二校园内的科技兴趣小组学习。如今,他已经将个人兴趣爱好转化成真正的创新实践能力,并收获了满满的硕果。参加第33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二等奖、获得越秀区中小学STEAM创客大赛创意点子项目二等奖、获得越秀区小学生“科学主题观察活动”成果二等奖、获得广州市科技小达人电视大赛越秀区选拔赛一等奖……小小年纪的董锦心已经斩获许多省市级科学创意类比赛的大奖,是一名副其实的“科技创新小能手”。

一个孩子,用自己的劳动帮助社区里有需要的人,同时让自己沐浴在爱中成长。

善于观察与思考,创意源于生活

采访当天,董锦心小朋友带来自己的两个小发明,“夜光防盗防刮断电缆”和“究物节能——冰箱热能利用神器”。聊天过程中,为了满足记者的好奇心,董锦心详细介绍创造“夜光防盗防刮断电缆”的灵感来源和实验探究过程。“那次我去旅游,看到一起交通事故,由于电线乱接乱挂,而且晚上很难看清,一辆车路过就把电线刮断了。我就在想,怎样解决电线在晚上容易被刮断、被偷的问题。”董锦心说道。

虽然暂时没有想到很妥善的解决方式,但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却在董锦心的心里埋下了种子,后来有次前往广州花城广场的夜光馆游玩时,他受到荧光作用启发,想到以给电缆刷荧光漆涂层的方式,在视觉上增强了电线的“存在感”,于是立马行动起来,创造出了第一代的“夜光防盗防刮断电缆”。第一代小发明“出炉”后,董锦心发现其存在涂层易脱落,发光效果不理想等缺陷。面对新的问题,董锦心继续思考,并四处寻找更合适的材料,在老师和家长的协助下成功改进发明,设计出了第二代荧光胶皮。为了进一步提升夜光电缆的实用性,董锦心还精益求精,运用3D打印技术,将夜光ABS材料直接打印在铜线之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打造了第三代的“夜光防盗防刮断电缆”。

看似不起眼的三截小电线,却凝结了董锦心的智慧,体现了他坚持不懈、不断进取的科创精神。在第33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这个《夜光防盗防刮断电缆》科技创新项目以其创新的工艺和基于生活观察的视角,获得了专家评委的好评,取得了二等奖的佳绩。

同样是来自对生活的细微观察,董锦心的另一个小发明“究物节能——冰箱热能利用神器”则巧妙利用散发出来的冰箱热能,用于物品的干燥,这个体现环保理念的项目在第34届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敬畏自然,他梦想成为科学家

解剖植物了解花蕊的雄雌蕊受精情况、研究鱼鳃鱼鳍的运动规律、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反应……这些都是董锦心在校园里亲自动手参与过的科学实验。“我研究过猫、研究过蜗牛、研究过泥鳅、研究过木瓜,研究过桂花……”董锦心告诉记者,他对于生物知识的了解,来自书籍、纪录片,也来自在现实中对动植物的观察。

在阅读上,董锦心热衷于自然科学类的书籍,如今已经自主阅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昆虫记》《儿童百科全书》《物种的起源》等书籍,并且还带动班上的其他同学一起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为他们提供写作论文的资料和书籍。而在生活中,董锦心喜欢观察身边的动植物并作下文字记录。他曾在班主任何咏涛老师的指导下,撰写了《豆芽成长记录》《乌龟习性与环境的关系》等多篇科普小作文,并在班上宣读,引起同学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

随着对于自然科学知识了解的逐步深入,董锦心意识到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有的物种都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各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对于生命,他开始有了敬畏之心。“如果其他物种灭绝了,人类也活不好。”董锦心告诉记者,他梦想成为一名自然科学家,希望未来能用现代科技去挽救那些即将濒临灭亡的生物。

最近,董锦心正在阅读梭罗的《瓦尔登湖》,他向往着书中所描述的简朴的生活方式,希望自己能够融入大自然,去欣赏和享受美丽的自然风光。“我希望能在18岁之前爬完五岳,看山上的石头、峭壁上的房子还有菜花,然后再去登珠穆朗玛峰,去看看那里的黑颈鹤、高山秃鹫。”自然界对于董锦心来说,充满着新奇和魔力。

新闻推荐

越秀青创新星赛启动 首次将粤港澳青年纳入创客计划

新快报讯记者邓毅富报道“思·享”越秀知识产权赋能创新创业主题论坛暨“越青杯”2019年越秀区青年创客新星大赛昨天举行...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