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各类高教在学3833万人 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 25省超大班额比例0.5%以内

广州日报 2019-02-27 04:15

广州市第七中学外,学生开心地对着镜头跳跃。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骆昌威 摄

教育部昨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总体情况。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63所,比上年增加32所,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为3833万人。

回顾2018年,教育部如期实现了“2018年底基本消除超大班额(控制在2%以内)”的工作目标。同时,教育部提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大力发展“四个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推动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

据新华社电(记者陈梦谣、余俊杰、张云龙)

发展“四个新”构建十个新兴专业课程体系

教育部采取措施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发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实施了涵盖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587个专业的标准。

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表示,大力发展“四个新”(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主要目的就是要推动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专业集群。目前,已经认定了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成立了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一带一路”工程教育国际联盟,还启动实施了新工科建设的“十百万”计划,即推动各地各高校加快构建大数据、智能制造、机器人等10个新兴领域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100门新工科课程资源库或者在线开放课程,开展面向至少1万名新工科教师的师资培训。

范海林说,在新医科,提出了从治疗为主到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的新理念,开设了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新专业,批准了74家高校附属医院为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在新农科建设方面,重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的涉农专业,并且要布局适应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的新型涉农专业,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在新文科建设方面,要适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培养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培养优秀的社会科学家,同时通过推动新文科建设,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派。

基本消除超大班额创近十年最大降幅

消除大班额是保障学生安全、促进身心健康、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总有班数375.49万个,其中,大班额有26.5万个,占总班数比例为7.06%;超大班额有1.87万个,占总班数比例为0.5%。相比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大班额减少10.3万个、减少了28.0%,超大班额减少6.7万个、减少了78.1%,为近10年来最大降幅,如期实现了“2018年底基本消除超大班额(控制在2%以内)”的工作目标,并为2020年底基本消除大班额(控制在5%以内)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介绍,分学段来看,2018年全国小学共有班数275.39万个,大班额比例为6.49%,比2017年下降2.42个百分点,超大班额比例为0.47%,比2017年下降1.62个百分点。全国初中共有班数100.1万个,大班额比例为8.62%,比2017年下降4.98个百分点,超大班额比例为0.59%,比2017年下降2.53个百分点。分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大班额比例分别为4.97%、9.42%、7.16%,分别比2017年下降2.21、3.67和3.51个百分点;超大班额比例分别为0.39%、0.87%、0.23%,分别比2017年下降1.28、2.46、1.93个百分点。分省域来看,2018年全国已有30个省将超大班额比例控制在2%以内(湖北为2.07%),25个省的超大班额比例已经下降到0.5%以内;2018年全国已有14个省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其中北京、天津、浙江、上海已经消除了56人以上大班额。

新闻推荐

两会主题地铁列车昨日首发

信息时报讯(记者孙小鹏通讯员王贞言)昨日,“有你,广东更好”两会主题地铁列车在广州地铁一号线公园前站始发。专列用最接“地...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