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近600个建议和提案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 围绕大局和民生关切积极履职

南方日报 2019-02-22 06:14

中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在孙中山纪念堂举行,与会代表在阅读报告。南方日报记者叶志文摄

2月21日,在中山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唐颖作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据了解,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及闭会期间,市人大代表共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216件(含议案转建议),《关于加大政府性投入确保学前教育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80%以上占比的建议》等6件作为重点督办建议,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及相关工作机构全程督办。

围绕全市工作大局和社会民生重大关切,去年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共提近600个建议和提案。其中,中山市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提交了374件提案,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

直面民生热点

创新形式提升监督实效

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创新财经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刚性。如首次听取和审议市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促进政府全面了解国有资产存量,摸清国有资产底数,推进管理公开透明;首次约谈审计查出突出问题的整改责任单位负责人,促进责任主体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并制定相关措施落实整改工作任务;首次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情况进行审议,促进市政府强化医疗保险基金的导向作用,推进分诊医疗,制定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的基金支出政策;首次对住房公积金管理情况进行审议,促进政府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和管理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满足市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

民生热点也是市人大过去一年强化监督的重要领域。针对入学难问题,市人大将《关于推进公办中小学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议案》列为市人代会一号议案,通过组织代表视察、召开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市政府组成人员座谈会,推进公办学校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有效增加学位供给;针对交通拥堵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开展专题调研并提出意见建议,职能部门立行立改,促使城区89个主要交通路口红灯允许右转等建议得到实施;针对城乡垃圾处理难题,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工作开展第三方评估,对垃圾综合处理基地扩容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开展跟踪调研。为推动人大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合力,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微信公众号和代表联络站等平台,切实反映并回应社会关切,协调市相关部门和镇区解决民生民计问题405件。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进一步拓宽代表联络站的覆盖面及活动内容,丰富代表联络站的组建方式,通过组建重大工程、重要工作、重要项目代表联络站以及在各镇区行业协会设联络站,增加专业代表联络站点,布局上做到站与点结合、综合与专业结合,方式上做到定点接访与定期走访、定题专访结合。

关注实体经济

推动“软硬”扶持举措出台实施

全市市场主体突破38万户、涉及注册资本(金)同比增长20.92%、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自2014年以来连续三年翻番……2018年中山市实体经济发展交出了一份量质兼优的成绩单。但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中山实体经济发展也遇到一定困难,如何扶持、振兴和壮大实体经济,成为政协提案的关注焦点。

去年初,民建市委会提交的《关于多措并举,振兴中山市实体经济的建议》被列为中山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重点提案,在中山本地引起强烈反响。该提案分析了中山市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困难,提出“一个信念、两项改革、三个发力、四个突出、五个探索”的对策。

随后,中山市政府多个部门协调办理该提案。中山市工信部门吸纳提案建议,去年8月印发《中山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山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山市健康医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三大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了三大产业的发展目标:到2022年,实现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1500亿元,实现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超1200亿元,实现健康医药产业总产值规模达1200亿元。此外,政策从产业技术研发、产业化发展和产业人才培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扶持奖励举措。

除了出台产业扶持政策,为实体经济提供“硬支撑”,结合关于提升中山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提案,中山还启动了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代理办、同城办”“五办”改革,企业办事用时大幅压缩。2018年4月,中山市启动全面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行动,并于当年8月印发《中山市进一步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提出多条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措施,大幅压减开办企业时间,深化“互联网+商事登记”改革,如今,在中山开办企业用时(不含银行开户环节)已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实体经济发展“软环境”持续优化。

2018年市人大六大重点建议办理情况如何

答复质量和办理成效有保障

2019年,市人大将《要求加快统筹扶持政策落地,整体推进中山市产业平台(民众园)建设》等6件建议确定为重点建议。市政府通过协调解决影响办理落实的具体问题,督导推进重点建议办理、审定办理答复等措施,确保重点建议办理成效和答复质量。

【建议】要求加快统筹扶持政策落地,整体推进中山市产业平台(民众园)建设

【进展】目前,民众园战略规划、概念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已完成,制定了民众园综合开发5年建设规划和近期18个月的具体建设计划;中山市配套新增建设用地规模1万亩、资金1.1亿元支持民众园建设,为比亚迪、彩迅工业等优质项目落地提供保障。

【建议】要求加大政府性投入,确保学前教育公办及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达80%以上占比

【进展】2018年市级安排学前教育经费4143万元,按可比口径较2017年増长135.5%。去年新增3所镇区公办幼儿园,2018年7月,共有18所幼儿园自愿申请认定为公益普惠性幼儿园,其中城区有10所政府产权小区配套园转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建议】要求多举措缓解学校周边交通拥堵

【进展】在有条件的学校道路周边合理规划路侧临时停车泊位,缓解接送车辆停车难问题;对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所在的主次干道100余个路口信号灯实施智能管控;推广“警家校”护安护畅管理模式,率先在石岐中心小学、朗晴小学等六所学校开展试点,上述学校100米范围内车辆平均通行率提升33%-65%。

【建议】要求主动融入广深都市圈,打造湾区核心枢纽城市

【进展】着力推进中山市与广州市合作。两市已于去年12月11日签署《广州市中山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深入推进重大规划衔接、基础设施对接、港口航运合作、产业发展协同、生态环境联治、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的战略合作;以深中通道为关键节点,全方位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发展轨道、高快速公路、港口码头、通用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増强与湾区城市交通联系,全力打造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向西公路、铁路通道,拓展中山西向交通辐射能力;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跨岐江河通道、城市快线、智慧交通等规划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承载能力;抓住机遇因势利导,积极推动优质产业项目落地,积极利用湾区资源,加强与周边地区、优质企业对接,推动优质项目在中山市落地,已引进晓兰新能源客车整车生产项目、比亚迪智能终端制造等一批重大优质项目。

【建议】要求建立智慧型河长制,推进水环境社会共治

【进展】充分利用“广东智慧河长”平台,实现省、市、镇、村四级河长巡河和社会公众监督治水的智慧管理全覆盖,并根据中山工作实际,扩展开发“河长一张图”等功能模块;加快建成全市河涌水质监测APP平台。研究开发全市河涌水质监测APP平台,通过自动生成每个监测点的水体污染指数对全市内河涌进行动态监测,并公开发布相关镇区排名结果,以水环境质量排名倒逼各镇区落实治水责任;抓紧建设全市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信息平台。

【建议】要求逐步更换老、旧小区公共供水系统

【进展】开展陈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提升供水水质。2018年投入8000万元,计划改造管网长度约170公里,受益用户约5.2万户;2019-2020年计划继续投入2亿元对全市陈旧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加大对饮水工程的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从2016年起安排补贴期为5年的中心城区放心饮水工程贴息补助,2018年预算安排了2549.8万元;推进二次供水设施统管工作。近年来先后完成比华利山庄二次供水改造项目、西区沙朗金沙花园小区供水改造项目,为改造城市老旧小区、居民楼二次供水老化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南方日报记者罗丽娟雷海泉

新闻推荐

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修编提升广州城市的全球魅力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杜娟)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最重要纲领性文件——《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进行修编,21日该项...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