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钢笔匠 上世纪90年代月入万元 称好钢笔就像是“老婆”
坚持了二十多年的“调钢笔”师傅王荣,去年也正式“退休”了。
“人人都有一支钢笔”的时代早已远去,曾经在华南师范大学以摆钢笔摊为生的王荣,也离开了“舍不得”的华师。
“每个人写字的角度、力度、速度等都不一样,需要当面调好钢笔才行”,他笑着说,过去了这么多年,他的顾客好评度达到“99.9%”。
“好的钢笔就像是老婆一样,贵不贵并不重要,只有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王荣说,还有一点和“老婆”一样,就是“概不外借”。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
头戴鸭嘴帽、扎着马尾、留着胡须、摇着纸扇的王荣“不见”了。
曾经一副“白胡子老爷爷”的形象,也随着王荣的“退休”,改换成了“年轻”的形象。
看到记者一副有些疑惑的表情,他向记者解释说:“怎么?认不出来了?我只不过把胡子剃了。”
其实不单单是花白的胡子没有了,而且花白的马尾也没有了,头发也由曾经的白色变成了如今的黑色。
“人总要找点兴趣”
2月16日下午,在广州海珠区一个大型超市的门口,王荣站在一个小摊位的一个角落写毛笔字,在他的身旁,是教辅机构的三四个年轻人在有说有笑地聊着天。“其实是过来帮朋友撑撑场面。”王荣笑着说。
今年53岁的王荣,是江西进贤县人。“我们那里是专门做毛笔的,当然也有人做钢笔。”王荣说,他家像当地很多人一样,世世代代以做毛笔为生。但在年轻时,他还真的没有想过自己真的会与笔打上交道。
他回忆说,在他初中还没有毕业就报名参了军,两年后退伍回到了地方,在江西地矿局做勘探工作。
“其实做勘探还是比较苦的,都是在荒郊野外的山上。”他告诉记者,当时他和许多勘探队的队员一样,都是“光棍”。
在比较苦的工作之余,就要找一些自己的爱好才能让生活继续下去。“有的喜欢音乐,也有的喜欢喝酒,还有的喜欢打打麻将。”对于王荣自己,他说,他喜欢练练字,研究研究书法,特别是钢笔字,希望能够写得好一点。
“在那样的工作生活环境里,人总要找点兴趣,不然生活都会觉得没有意思了。”他说。
“因字而异,字如其人”
“人们经常会说一句话,就是字如其人。”他不自觉地看了看记者在笔记本上写的字。
在1994年,王荣的生活因“字”发生了改变。“当时碰到了一位老师,就和他聊起了书法这件事,所以他就建议我到广州的华师去卖笔。”
他回忆说,在那时非常流行的一个词叫“下海”,由于单位也处于精简时期,他就成为了单位中“多余的人”。于是,他背上了行囊,跟着那位老师来到了广州的华南师范大学。
“事情进展得还挺顺利的,没多久我就在华师摆起了钢笔摊。”王荣说,他当时从江西老家进货,然后在华师摆摊卖。与其他在商店里买卖钢笔不同,王荣每卖出一支钢笔,都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对钢笔进行调整的“专属服务”,“无论是多少钱的钢笔,就算只是10元一支的钢笔,但是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好钢笔”。
他介绍,每个人使用钢笔,写字时会有轻重、快慢的不同,使用钢笔时的角度也不同,导致钢笔出水的大小也不同,所以,将钢笔进行微调,去适应使用者的习惯,也自然而然会觉得这支笔“好写”。
卖钢笔一月卖“万元”
1994年来到华师之后,王荣的生意越做越好。“应该有99.9%的人,对我卖出的钢笔是满意的。”他说,最忙的时候,他在华师的东区、西区各摆一个摊,“有时候上午到东区,下午到西区,总之还是要照顾到两个区的"客户"的”。
“一般情况下,一天至少能有一两百元的收入,除非是赶上天气、活动等客观原因。”王荣说,在当时正常的工人一个月工资也不会超过1000元。
当记者大致算出他每个月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时,王荣对于这个“计算结果”明显不大满意,他“纠正”道,在当时,他的收入许多时候能够达到万元左右。
此外,他除了卖钢笔,也经常会修钢笔。他说钢笔出现的问题,大多与墨水有关。如果使用的墨水有杂质堵住了水路,那就要改用新鲜的品牌墨水。而如果是因为太长时间没用,墨水干枯后堵住了水路,则需要用温醋浸泡一下就能把水路疏通。
此外,笔尖摔坏也比较常见,王荣就用钳子、剪子、夹子、放大镜来修理摔坏的笔尖。
“用老虎钳调整新笔的笔尖是最忌讳的。”他解释,新笔的笔尖只要稍微一用力就会将笔尖整个都翘起来了,所以只能用较小的夹子甚至针头来调整笔尖,这样才能令笔尖不会整个翘起。
“教"老师们"写字”
赚到了“第一桶金”,也让当时南下“下海”的王荣坚定了自己的“艺术梦”。
他解释说,在卖钢笔的同时,他能够在摊上专心地练字,让他将自己的兴趣和赚钱结合起来,这才是他最在意的。
如今,在面对记者时,他经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搞艺术的”。在他看来,能够让他这么多年搞“艺术”,主要还是得益于他在摆钢笔摊期间对书法的研究。
但时代的更迭并没有留给王荣太多的时间。
他回忆说,大概是在2000年前后,当人们开始关注于“电脑”这个新兴事物的时候,钢笔摊的生意开始有了下滑。“每个月少了有一千多元,但是谁能想到以后会越来越少啊。”
在2003年,王荣开始办起了他的书法“课程”。“其实就是把我自己摸索出来的小诀窍告诉给他们而已。”王荣说,当时从外语系到地球科学系,再到计算机系,到行政学院、教育学院,他到许多学院去“上课”。“最多的时候带了12个班。”
他说,他给学生们“上课”“批作业”是“大学社团组织”的性质,完全是免费的,主要是教给学生一些写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的小诀窍,让他们能够写出一手好字。“有天分的靠天分,没天分的玩布局,之后再玩笔法。”
“倒贴钱是有点心疼”
“你记不记得小时候,总会有老师掰粉笔头砸不注意听讲的学生?实际上,那是老师在为写粉笔字做准备呢。”王荣一谈到写字,顿时就打开了话匣子一样。
他解释,由于粉笔头是圆的,摩擦力不够,写起粉笔字来不大好写,所以需要让粉笔与黑板的摩擦力增大,形成一个切面才好写字。“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掰粉笔头。”
但随着电脑逐渐普及,手机也能上网后,用钢笔的人就越来越少了。渐渐地,一星期中开始有了两三天几乎没有收入,甚至出现了一天下来一分钱收入都没有。“最差的时候可能一个月只有两三千元。”
他告诉记者,尽管收入大幅度减少,但他并没有太过在意,“还是该吃吃该喝喝”,生活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
“我主要的精力也没有放在经济这方面,说是在做生意,但其实是在研究艺术。”王荣说,以前挣的钱不少,但是始终都没有拿去投资让钱“生钱”,而是“直接放在银行了”。
当到了后来,他发现不但每个月赚不到钱,而且有时候还要往里面贴钱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似乎这条边赚钱边搞艺术行的路不通了。“虽说不在意钱,但真的到了往里面贴钱的时候,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心疼的。”
“有兴趣才能坚持”
直到去年,王荣还是决定“退休”了。尽管已经不在华师摆摊卖钢笔,但还是在华师“赖”了一年。“大半辈子都在华师卖钢笔,心里还是很不舍得。”
他告诉记者,华师是个非常好的地方。有些曾经买过他的钢笔的“老客户”,毕业后发现曾经那个记忆中的“钢笔大爷”不见了,还加了王荣的QQ、微信,希望能够寄钢笔给他们。
“每个人写字的角度、力度、速度等都不一样,需要当面调的,寄过去给他们肯定用得也不好。”王荣说,本着对“老字号”负责的原则,他还是会要求他们当面来写字调钢笔,这样才能调出来一支适合他们自己的钢笔。
“手感很关键,有些钢笔是越用越顺手,就像是一支有了"记忆"的钢笔。”他说,无论是30元还是50元的钢笔,就算是10元一支的钢笔,只要是适合自己的那一支,就是最“无价”的钢笔。“有时候钢笔摔坏了,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我都看到过他们哭的。”
王荣告诉记者,现在用钢笔的人少了,但还是会有人对这方面有兴趣,也会继续坚持。“关键是要看兴趣,如果没有兴趣自然而然就不写了。”
新闻推荐
2018年张某经A中介公司看房,看中一套位于海珠区的某物业,当天签订了《购房要约发出委托书》,以327万元购买该物业。两天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