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肩担道义 真情化纠纷 “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赖英艳扎根基层26年 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万多宗 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
调解矛盾纠纷,在很多人看来是跑断腿、磨破嘴的苦差事,但对于广州市越秀区司法局梅花村司法所所长赖英艳来说,却是“传统优势项目”。自1992年进入司法行政系统以来,赖英艳把满腔心血倾注在化解人民群众的矛盾纠纷上,调解工作已经与她的生命紧密融合在了一起。
26年来,岁月改变了她青春的脸,但赖英艳的初心未变:“能为群众分忧解难,是我最快乐最自豪的事。”据统计,26年里她直接调解和指导参与调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2万余宗,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受到街坊一致好评。2018年,赖英艳荣获“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称号。2018年5月,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到该所调研时给予高度肯定,该所的社区矫正档案工作更是得到了满分评价。
文、图/章程通讯员穗司宣
居民有需求时首先想到她
1992年大学毕业后,赖英艳由学校择优推荐进入司法行政系统工作。26年来一直坚守在基层司法所一线。用她自己的话说,将自己的青春、工作、生活都“赖”在了司法所,“赖”在了基层,还“干得不赖”。
赖英艳工作的越秀区,是广州的行政、文化、商贸中心,是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等所在地。在这里担任司法所所长,工作任务多、特、急。赖英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法律人的责任和担当。
工作一天下来,跑上几个部门,穿行几个社区,来回爬上走下几十层楼梯,处理十几个事务已是常态,每条街、每个道都已刻在赖英艳的脑海里,大家笑称她有个“脑地图”。一分钟前,她还在解答群众的咨询,和气轻松;一分钟后,她就在社区矫正宣告室主持宣矫仪式,庄重严肃。
成立全国首个以司法所所长命名的调解室
群众百千事,心有一杆秤,怎样为民分忧解难?“用情、用理、用法,凡事有得倾。”这是赖英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07年,赖英艳被调任到梅花村司法所担任所长时,拥有900多年历史、因“千围宴”闻名全国的古老村落杨箕村就在辖区内。作为越秀区首条推进全面改造的城中村,杨箕村内房屋绝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后建成的“握手楼”,常住村民或居民约1400户、5000多人,外来流动人口超过常住人口数倍。当时,因改造拆迁所引发的宅基地纠纷、合建纠纷、补偿纠纷不断,正处于哺乳假期的赖英艳,放弃休假,主动请缨提前1个月回到司法所,不分昼夜、上门入户,宣传政策、签订协议、维护稳定。短短1个月时间,杨箕村内成功签订协议的就达到98%。在改造的4年时间里,杨箕村没有发生一起群体事件。
“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则社会稳。一对年轻夫妻打闹着来到司法所,闪婚后又要闪离,在两个孩子的抚养和老人赡养等问题上争执不休,虽说最后在赖英艳的调解下化解了隔阂,但此事对她触动颇深,“何不成立一个专门调解家事纠纷的工作室?”这个想法在赖英艳心中慢慢形成并付诸实践。
2018年,赖英艳成立了“英艳家事纠纷调解工作室”,这是全国首个以司法所所长命名的调解室。这一创新举措,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广州的具体实践。自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调解矛盾纠纷50多宗,调解结案48宗,调解成功率、群众满意率、协议履行率均达100%。
小所大作为,服务一站通,怎样出新出彩?广州市司法局提出“一区一特色、一所一品牌”,要建设“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的城市”的口号。赖英艳告诉记者,梅花村司法所将突出“个人+团队”的运作模式,与社区法律顾问律师团队结对,充实司法所法律专业队伍,将“智慧律师、公证、调解、社区矫正”等信息化技术融入日常工作,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更高效、更专业的“一站式”服务,做到哪里有需要,法律服务就到那里。
新闻推荐
广园西路,交警逐辆检查过往校车。信息时报记者陈文杰摄羊城铁骑巡逻五大路段信息时报讯(记者罗阳辉通讯员交宣)昨日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