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村镇竹园村: “乡村旅游+红色教育”助推乡村振兴
干净整洁的村道。
本报讯(见习记者刘玉娴 文/摄)竹园村地处仙村镇东南部,位于西福河下游和东江交汇处,它是增城著名的三月红荔枝之乡,也是仙村镇革命老区之一。近年来,竹园村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发展“水乡特色乡村旅游和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走进竹园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位老人坐在百年大树下谈天说地,小孩们在旁边的娱乐区内玩耍、嬉戏。耳边不断传来农村小广播播报禁止黄赌毒、扫黑除恶、乡村振兴建设等宣传内容,让整个村子散发出浓厚的文明气息。
在过去的2018年,竹园村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开展了村道巷道卫生清理、“一涌两岸”污水整治、拆除危房、修建公厕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村干部告诉记者,在乡村振兴战略宣传前期,村干部结合竹园村的特点制定了《乡规民约》,并通过每家每户走访和农村小广播等方式来宣传,提高村民对人居环境整治的认识。另外,村委专门聘请了5位村民担任保洁员,负责每日的卫生清洁工作。同时在竹园村的11个社都摆放了垃圾收集箱和建有公厕(目前已建好5间)。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变化,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发展水乡特色旅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竹园村是著名的三月红荔枝之乡,也是种植岭南特色水果较多的乡村,种植了番薯、龙眼、青枣、番石榴、杨桃等水果。每年5月份都会有许多来自珠三角的旅客过来购买荔枝,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农副产品的销售,促进了村民的增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电商的快速发展,竹园村也与时俱进,开始搞电商销售农产品。2018年在年轻人的带领下,搭建“农业产品互联网展销服务和文化特色中心”,进一步拓宽了村民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近年来,竹园村也大力发展水乡特色乡村旅游。村里有一个占地面积1600亩,临近西福河和东江的荔枝岛。岛上的荔枝树郁郁葱葱,树龄从一百多年到二十年不等,两岸河水碧波荡漾,走在荔枝岛上,仿若置身于天然氧吧。村干部告诉记者,前几年在政府的资金扶持下,荔枝岛开始修建水泥路、环岛绿道、公厕以及投放自行车等,致力于发展观光休闲旅游。在岛上,游客可以踩单车环荔枝岛,游竹园水乡,赏田园风光,享受采摘的乐趣,品尝新鲜的果实。
荔枝岛改造完成后,虽然偶尔有些旅客专门过来骑单车、散步休闲,但前来的旅客不多。村干部表示交通不便是其主要原因,通往竹园村的唯一道路尚未开通公交车,而且道路狭窄,旅游大巴很难开进来。另外,前往荔枝岛的必经之路是一座有着30多年历史的竹园大桥,历经风雨的侵蚀,桥身已经开始老化、脱落。村干部说:“关于交通不便的问题,目前我们已经上报给镇政府审批,希望拆除桥梁,重新修建。”村干部表示,2019年竹园村的工作重点之一将着力解决交通不便的问题,让村民尽快吃上“旅游饭”。
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建设红色教育基地
竹园村是著名抗日英雄阮海天的家乡,现今还保留着阮海天故居和他当年教书的小学遗址。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建筑,2018年,在政府牵头和村干部的推进下,开始重建阮海天故居,致力于打造一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故居将陈列阮海天遗物和生平事迹介绍,给村民和游客参观,学习抗日英雄的革命精神。”村干部说。
该村还在宗祠旁规划建设历史文化广场并修建2个大型停车场,为前来环游荔枝岛、参观阮海天故居的游客提供便利。未来,竹园村将打造成为具备农业种植、乡村民俗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观光休闲、红色教育等多功能的旅游胜地。
新闻推荐
国家统计局增城调查队调查显示: 增城区居民网购消费行为常态化
近年,随着电子商务平台日趋完善、智能手机使用普及率大幅提高和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城乡居民消费方式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