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口交通人 坚守岗位难团聚 他们在同一个单位上班,却因岗位和上班时间不同,春节假期聚少离多
妻子女儿都加入交通行业
陈玉云是信息技术部一名管理人员,从1985年加入交通大家庭起,距今已有33个年头了。他当过乘务员、售票员、车队长、安全服务部和营运发展部管理人员,用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一线岗位的苦楚全都尝过了,生产线上的所有部门都去过了,从一个浓密黑发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汉子”。
在认识了妻子汤小安后,陈玉云铁下心来把妻子“劝”入了单位。于是,汤小安在1988年加入了当时的广州第二公共汽车公司花都分公司。从收箱员到售票员,一做就是30年,至去年才刚刚退休。“因为倒班制,上班经常起早贪黑,有时候上班连公交车都还没开始营运,还好有先生载我上班。”虽然工作辛苦,可在汤小安眼中,丈夫每天送自己上班的时刻却是自己感觉到最甜蜜的时刻。
女儿毕业后,同样被陈玉云“劝”进了单位。她说:“8年前,父亲说希望我加入到这个行业,我是拒绝的。因为从小到大我都在抱怨,他们太忙了,很少陪我。”但当她真正加入其中时,她才明白到父亲的不容易和责任感。虽然她只是一名接车员,但在营运中却不可或缺,线路车辆能不能正常运作,全靠这个维修车间的一颗“小齿轮”。
对此,陈玉云表示,他从干上这一行起,便同时爱上了这一行。他感受到了公交企业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所以把妻子女儿都拉进来这个行业,共同享受满满的“成就感”。
三人聚首团聚少之又少
全家都是交通人,又在同一个单位上班,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件幸福美满的事情。然而,事实却是一家三口的岗位不一样,上班时间也不一致,三人聚首的时间少之又少。
对“小家”的亏欠,往往是交通人心目中最大的遗憾。回想起以往的春节,陈玉云无奈地说,“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营运部当主任的时候,部门的人都很想回家过节,都向我投来期盼的目光。我又何曾不想呢?但作为一名部门领导、一名党员,我更应以身作则。”所以,在春运客流高峰期,他永远都在。在其他人有事暂离岗位时,顶班的也依然是他。各种的辛楚,只有他自己知道。
事实上,在交通系统里,有着许许多多的父子兵、夫妻档、兄弟连……每逢春节,就成为了他们这群最亲的人聚少离多的日子。能让他们坚持下来的,依然是那份为群众服务的初心。用他们的话来说,只要喜欢这一份工作,再辛苦也没关系。
新闻推荐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张华通讯员袁友芬黄月星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同学聚会……少不了各种大鱼大肉的饭局,让肠子“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