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高校校长携手共商中医药国际化 白云山“华佗再造模式”获高度关注
◆白云山中一、奇星药业董事长张春波在中俄国际医学教育校长论坛上发言
◆白云山中一、奇星药业常务副总经理宁娜向俄罗斯专家介绍传统中医药
文/杨广
中国的改革事业走过了40年的光辉岁月, 这四十年对于中药厂而言,不仅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还是一场中药现代化、工业化、国际化的大变革。作为全国最大中成药生产基地,广药集团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一方面在致力于满足国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携手国际学术机构,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
2019年1月17-19日,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增进医药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由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主办、广东药科大学承办的“中俄医科大学联盟2019年理事会年会暨国际医药科技创新合作论坛”在广州召开。广药集团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下称“白云山中一药业”)、广州白云山奇星药业有限公司(下称“白云山奇星药业”)董事长张春波在会上作《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的思考与实践》主题演讲,引起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高度关注,同时也揭开了中药国际化的白云山“华佗再造模式”神秘的面纱。
中俄校长共商中医药国际化大计
“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主席由中国工程院杨宝峰院士担任,俄方主席由俄联邦科学院格雷鲍奇卡·彼得·维达利耶维奇院士担任。目前,联盟拥有包括中国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等高校108家,是中俄两国大学间成立的规模最大、参与院校数量最多的高校联盟,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大会以“综合·创新·协同”为主题,立足合作共赢,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围绕如何发挥联盟平台优势,深化中俄两国医学高校在教育、科研、学术与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广泛研讨,以推进两国医药领域创新人才培养与科技合作步伐,加快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拓展两国医药领域科技创新合作发展空间,为两国医药卫生事业更好发展贡献力量。
据张春波介绍,在俄罗斯,华佗再造丸是第一个获得药品注册的中成药,不仅被纳入了俄罗斯《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还于2010年取得药品永久注册证书。
也是在此背景下,大会召开前夕,包括乌拉尔国立医科大学校长奥利加·阔夫顿(OLGA KOVTUN)等近20名俄罗斯高校校长不约而同选择了白云山中一药业和白云山奇星药业作为本次中国之行重点考察的中药生产企业。
五大战略助广药白云山服务全球美好生活
众所周知,中国中成药企业的发展最初都是从“前店后作坊”模式开始,几乎都是在药店里以手工方式进行生产和销售。1978年之后,广药集团旗下的老字号中药厂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以白云山中一药业的前身广州中药一厂为例,通过大胆开展研发工作,实现领先发展。1981年,中药一厂在全行业中率先成立了“中药一厂研究所”,并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新科技开发研制古方正药体系,加速了新产品的开发和中药有效成份的研究。在当时,这一举动是国内中成药企业的创新之举。
在1981年至1985年期间,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中药一厂研究所采取科研走出社会及落实任务、技术保证等方法,五年内研制出了消渴丸、滋肾育胎丸等十多个新产品,一举改变科研空白的局面。截至目前,消渴丸、滋肾育胎丸等许多品种,至今已经成为广药集团的超亿元大品种。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加强,以及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药国际化”战略不断被强调,并为医药行业所重视。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广药集团在服务国人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在加快国际化布局。
作为国内中成药率先出海的代表之一,白云山奇星药业的华佗再造丸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进入国际市场,成功跻身“出口国家数量较多的中成药产品”之列,通过国际化的质量认证、海外注册后开始销售,此举大力助推了华佗再造丸的国际化进程,成为独具特色的中药国际化的白云山“华佗再造模式”。
截至目前,华佗再造丸已在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全球六大洲29个国家和地区注册或销售。华佗再造丸已连续十多年以药品身份出口及在国外市场占有率处于中成药出口的领先水平,出口国家数量之多,在众多出口中成药产品中名列前茅。
总结“华佗再造模式”的成功经验,张春波指出,华佗再造丸国际化之路的成功,除了公司自身“近邻战略”、“认证开路”,营销本土化、科技国际化接轨以及文化输出等战略得当,更是中医药科技和产品自强自信,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新闻推荐
扫码关注南都官微扫码下载南都APP昨晚,“中国梦·劳动美”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2019年慰问留穗过年异地务工人员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