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德:追求极致的“飞机保养师”
刘明德(左)与研究人员讨论技术细节。受访者供图
三十多年来,他扎根民用航空器附件维修事业,从一名机械员成长为附件业务中心总监,在国外技术垄断和封锁下带领中国飞机附件维修业乘风而起。
他就是刘明德,用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诠释对附件维修事业的热爱。
飞机附件维修无小事,任何航空器零部件的“差之毫厘”,都可能导致“谬之千里”的恶果,每个附件都担着万米高空上数百乘客的安危。例如,作为飞机心脏的航空发动机,如果出现问题可能会造成“空中停车”,甚至可能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因此,100%合格率的要求是必须的。
这沉甸甸的责任是刘明德的压力,也是他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动力。
人无完人,要求完美的附件维修工作给刘明德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他回忆道:“刚参加工作,压力真的蛮大的,晚上经常担心得睡不着,总害怕附件会出现问题。”
刘明德带领团队在工作中专注于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控:每一道工艺都必须按照手册标准严格执行,每一个附件出厂都要经过整体功能模拟测试。每一个维修人员也都要经历专业的培训和取证。
面对重压,刘明德思考出新的“减压”路径。根据附件状况、使用环境,刘明德团队制造了模拟飞机运行、保障装备精度的工具设备。通过这些设备的检测验证,来提高附件的安全性、可靠性,也提高了劳动效率——其工作室创新项目可以节约有效工时10258小时/年。
在年复一年的研究工作中,刘明德认识到人工智能在附件维修领域的前景,“智能维修”进程不断推进。例如,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民航飞机厨房中自动清洗系统的研发将人工清洗的效率提升了5倍;小电视液晶屏触摸屏快速检测的设备使得原本10人的工作量,由1人操作机械手即可完成。
作为团队的负责人,除了技术研发,刘明德在团队管理上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
“整个团队都要保持对行业的热爱,保持斗志昂扬。”刘明德要求大家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以爱岗敬业、攻坚克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赢得产品质量持续的提升,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人才挑选要高标准,人才培养也需好方法。刘明德不仅以传统师带徒模式在日常工作中传承经验,还建立了完整的培训体系,内部每年有两个月专业培训的硬性要求,还把工程人员“送出去”培训,保证工程人员的技能与航空技术发展同步。
南方日报记者王彪
实习生潘培期
■工匠名片
刘明德,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GAMECO)附件业务中心总监、工程师,在民用航空器附件维修领域扎根30余年,共研发附件维修能力2000多项,子件号项目约16000项。“GAMECO刘明德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2016年正式挂牌,共获国家专利93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
新闻推荐
罗学群教授为康复家庭送上祝福礼物。信息时报记者陈少韩摄信息时报讯(记者陈少韩)1月19日上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