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洗尘滓 本心牡丹开 刘思东牡丹题材国画展1月26日在高剑父纪念馆展出

广州日报 2019-01-27 03:57

《春韵》纸本设色刘思东《依石花香》 纸本刘思东《舞春风》纸本设色刘思东

说起牡丹,大凡画者,皆是爱之有余,亦恨之有余,爱之因有雍容华贵之姿、天香国色之特质;恨之,乃因其过于契合世俗审美情趣,易于媚俗;这让无数画家纠结于雅俗的矛盾对立中。之所以如此,其实是传统文化造就了我们对富贵的认知上,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富贵一意上,我们分离了富与贵,世俗重富轻贵,文人重贵轻富。贵,是一种品格,它无法像富一样昭然外现,只可意会,世俗难以企攀。回望文化史,我们会发现,唐人爱牡丹,把牡丹视为富且贵的代表,唐宫贵人多喜以牡丹簪花装饰,尤以红色为上品,以其象征生命力、象征郁勃之气。至明代,画家徐青藤却喊出了“早知不如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的感言,似乎牡丹就是媚俗的代表,并且越红越俗。特别是中国绘画在历经元代文人画思想的洗礼后,色彩富丽的牡丹更是自然而然地被纳入媚俗之列,成为媚俗的象征。当代中国画家,也难以摆脱这一历史文化所形成的困惑和难题。他们大多对于表现牡丹,要么媚俗,迎合市场;要么舍弃,以示清高。而岭南画家刘思东,则知惑故行,知难而行,从传统国画的文化内涵入手,文心入格,洗却媚俗,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努力寻找自我的定位,用我之文心,力求牡丹的富与贵有机地结合一体,并以富有神采的笔墨、韵味和雅俗共赏的富丽画面来为自己笔下的牡丹予以定格。无疑,这也是摆在刘思东面前的一个重要学术课题。这需要用传统国画物象表现上“移神遐想”的“寓兴”功能,打破传统文化上的障碍,甚至是牡丹自身形制及色彩特质上的障碍,全面摆脱传统的思维惯性。无论就世俗意义,抑或是艺术创作、艺术格调问题所涉及的,不唯是雅与俗,还有艺术质量、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内美的深入和现代感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刘思东的牡丹世界里,似乎是很自然地得以解决,他以现代人的明确认识、现代人的眼光和心灵,在感受生活与自然中直接捕捉“画外意”与“意外妙”,既保持了新鲜强烈的“觅物有得”,又以所养、所崇,升华了艺术境界,创造了姿彩纷呈又洋溢内在贵质的动人意境,自然物象以饱含精神的视觉“符号”构成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这种“符号”化的世界里,刘思东自由自在地构建着心中的理想境界,尽情地抒发现实世界中所获取的生命体验。品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刘思东画笔下的牡丹,总领群芳,不欺弱卉,似有祥和瑞气的大家风度,直至内蕴着的绝俗的精神特质,是一种高贵品质的精神符号,以高度“拟人化”的视觉语言,神为物游,思为境幽,用笔墨捕捉精神,以神韵定格笔墨。无论是群芳争艳,还是一枝独秀,无不洋溢郁勃的生机,流淌着花的神韵——或绰约,或雍容,或华贵……任凭世俗褒贬,安之若素,不卑不亢,脱俗而出。探讨刘思东国画牡丹品格的形成,必然涉及一个艺术语言和形式技巧的深入和有效更新的问题。传统的中国画,介乎再现与表现之间,具象和抽象之间,写意与装饰之间,而且往往又与书法诗词款识钤印结成一体,这一切,已经约定俗成为一种视觉秩序。而当刘思东真正地面对大自然中的牡丹进行创作时,视觉观念发生了不满足于传统绘画语言和形式,而追求着一种新的秩序以至新的程式。花的浓艳或随阳光怒放,或似秋色欲燃,饱和着蓬勃的朝气和内在的生命力,不失大象、大势、大氛围、大情调地突出了绘画性、书法表现和格律装饰性,被分解开来的依形、线、色的诸构成因素、按现代旨趣被推向极致。在这里,刘思东根据生活的感受,顺应感情趋向,把全部真情和对于自然生命的爱,融化其中。画乃心画,其生之于心,形之于手,必以笔墨取之。刘思东的牡丹,用笔率真奔放,亦有顿挫、跌宕之感;用墨则干湿、浓淡适宜,富于变化,层次丰富。以色画花,艳而不俗,用墨画叶,随心所欲。我用我法,一笔一墨,或向或背、或张或弛、或枯或润,各不相类,潇洒飘逸,富有韵致。看似无意,实则有心,是“写胸中逸气”。他的这种美学观点正是庄子主张的逍遥游心,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情,借助笔墨和所表现的物象,来实现心灵的安闲和自适。可以说,刘思东是一个笔墨自由和精神自由的画家。这两种自由共同构建了他牡丹国画的品格特质,也是他自我人格的外显。人格是一个包含性格、学养及价值取向的综合体,它决定了一位艺术家的艺术风格与体系的形成。刘思东的人格体系在他牡丹绘画初一入笔时便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来,疏朗本真,一笔开,万物开,笔无定法而恣纵,墨无成规而洋溢,不落俗套,匠心就在无法与有法之间酣畅淋漓地予以展现;用文心洗却尘滓,恣肆、灵逸、深邃地捕捉到了读者的心理,具有浓厚的意趣与艺术感染力,笔墨中蕴涵着一种平和、一种大度、一种贵格,更洋溢着一种文心。显然,刘思东的牡丹不仅显示出了他的人格,也蓄涵着浓郁的中国画艺术精神和纯正的传统文化价值意识,标榜着他对艺术的价值取向及审美追求;这无疑与颓废、媚俗的趣味拉开了距离。

李琰(高剑父纪念馆馆长、艺术评论家)

刘思东,又名刘诗东。1964年生于广州,198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1997年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研究生班。

201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书画名家艺术促进会执行会长,梅社书画院副院长。

新闻推荐

1981年6月1日以前,搭乘民航客机只要一次票检就可登机,没有安检这一关 那年,白云机场的安检 竟查出了手枪

广州白云机场安全检查员正在新机场对乘客进行安检驻广州白云机场边防检查站武警正在对乘客进行安检制图/范英兰撰文/供图...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