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江:一草一木总关情
岭南艺术家史评
本栏目摘选自张泽明、张莉岚著《岭南艺术家史评——当代岭南书画艺术家130家》,该书作者致力于研究百年来岭南书画名家,提供视角独到的艺术观察。
广州画院工笔画家沈文江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走雅俗共赏的工笔画创作道路,实践着“一草一木总关情”的工笔花鸟艺术,把自然界中的花鸟、野草、瓜秧……看成知己,精心绘制,因而,其笔下的作品,令读者大叹——美哉壮哉!观者大赞——工笔巨制!
笔者目睹沈氏之六尺见方、八尺见方等花鸟工笔巨画,那一幅《叠翠图》,画家足足伏案达九个月;那一幅《香雪飘香》,作者整整画了一年。还有那红艳高昂挺拔的鸡群《雄风》……这些作品堆金积玉,紧如绣球簇拥,栩栩如生,读罢令人赞叹。尤其是画家的爱业敬业乐业精神在岭南画家中可圈可点。大家知道,上了年纪的工笔画家几乎不爱画工笔画了,因为画工笔画既费时又费力。一张工笔花鸟画需要的时间太长了,从小稿、大稿到正稿,多时要半年以上才能完成。《洒金季节》一画,起稿于1992 年,直到1996年才画成;《春风还绿》构思于1994年,到2001年才完成……“我不希望花那么多的时间完成的作品,让人看起来并无新意,不能动人。所以我着力在构思、构图和小稿上下功夫。”沈文江说。
画工笔难,能持之以恒更难,而画得脱俗气则更难,画好巨制工笔画更是难上加难。大凡工笔画家都有此感受,沈文江也不例外。他为了画好广州市花《红棉》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修改了多少遍。据说仅大草图就推翻了八次。他说自己喜欢对创作中的作品进行冷处理,先冷冻再解冻之后,如果自己仍然能激动起来,就把它画出来。否则,连自己这一关都过不了,怎能过读者那一关呢?作为画家,如果对艺术没有追求,时间一久便会渐渐失去动力——有时看看自己画过的作品,设想再画一次,心里都畏难。但是一旦新搞一幅创作,却不知不觉画大了,画细密了,不知不觉中,一幅幅栩栩如生、美不胜收的工笔花鸟画诞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已七十多岁的沈文江,依然勤耕不辍,一幅工笔力作《蝶变》又将诞生。他这种精神与激情令人敬佩。在那艰巨得接近机械的劳作中,他构筑着一幅幅秀丽、清隽、祥和、宁静的春的气息、营造着对美好的向往,对幸福的祈祷,让人在美好的境界中得到启迪。
沈文江,(1941- ),广东人。1960年进入湖北艺术学院国画系花鸟专业学习。1965年先后在沈阳美术公司、广州美术工作室工作。曾任广州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擅长中国画。作品《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入选纪念毛主席诞辰85周年美展;《春》入选全国首届花鸟画展。出版有《沈文江画集》等。
新闻推荐
新华社广州1月25日电记者25日从广州联通和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获悉,由广州联通承建的5G基站在白云机场正式开通,这也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