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将实施《创建慈善城市·广州行动》 推动更多慈善资源下沉基层

南方日报 2019-01-26 06:39

开展“慈善之城·尽善净行”行动,发布区域慈善指数报告和慈善组织透明度评估结果,强化慈善制度化建设;举行28项重点慈善活动,慈善捐赠和慈善活动年增长率均超10%;承办中国善城大会暨第五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发布会,广州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升至全国第二……这是过去一年广州公益慈善领域的成绩单。

1月25日,2019年广州市民政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总结2018年全市民政工作,部署2019年工作任务。笔者从会上了解到,过去一年,广州在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方面不断改革创新,“慈善之城”创建取得明显成效。下一步,广州将继续深化慈善事业改革,引导慈善力量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慈善资源下沉基层,营造“人人慈善为人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1慈善捐赠年增长率超10%

为引导慈善事业规范发展,广州先后出台《广州市慈善募捐行政执法工作指引》《关于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广州市创建“慈善之城”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不断完善慈善制度体系。同时,开展“慈善之城·尽善净行”行动,进一步强化慈善制度化、规范化、廉洁化建设。制定慈善医疗救助和应急救助实施办法,慈善医疗救助标准最高可达6万元。开通“珠珠救助”热线及微信模块,实现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爱心互助的有效衔接。

据了解,2018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暨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社会各界认捐款物达6.31亿元,并首次将6月定为广州“慈善为民月”,先后举办了2018广州善行者公益徒步、第三届北京路公益慈善嘉年华等28项重点慈善活动,慈善捐赠和慈善活动年增长率均超过10%。全市备案公开募捐慈善项目268个,办理慈善信托4单,位居全省第一。

2018年,广州承办了中国善城大会暨第五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发布会,广州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升至全国第二、全省第一,“羊城慈善为民”项目获2018年第十届“中华慈善奖”,推动慈善元素融入新春花市、广府庙会等广府文化品牌。开展广州“慈善家庭”评选活动,共选出90个优秀慈善家庭和10个最美慈善家庭。设立全国首个慈善城市发展研究基地,建成慈善标志151个,发布《创建慈善城市·广州行动》,编印《广州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报告(2018)》与慈善读本,推进慈善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慈善文化优势进一步凸显。

2编密织牢底线民生保障网

过去一年,广州兜底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管理和护理工作不断规范,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修订出台《广州市医疗救助办法》,实施医疗救助108.91万人次,支出救助费用5.39亿元。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困难群众提供门诊、住院等补充救助,投入600万元为全市20万名困难群众购买商业保险。

在困境儿童保护方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实施意见、监护困境儿童安全保护工作指引,实现镇(街)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全覆盖。1.8万名困境儿童落实分类帮扶保障,孤儿养育标准提高到2263元,农村留守儿童由2016年首次摸查的522人减少至目前的191人,降幅达63.41%。

同时,养老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实施养老大配餐服务提升工程,全市长者饭堂增至1002个,基本形成“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的全覆盖服务网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断优化,开展规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管理专项治理,搭建“区、街镇、村居”三级实体服务平台,整合优化为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推出56项照顾服务措施,独居、空巢、失能等老年人关爱服务更加到位。上线运营广州市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用户9.7万人。

深入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全市养老床位6.5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深化医养结合试点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全市具有医养结合服务功能的养老机构覆盖率达90%,发放长寿保健金5.15亿元,“银龄安康行动”驻点服务实现全覆盖。

3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慈善交流

据了解,下一步,广州市民政局将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化相关领域改革创新,推出20项出新出彩项目,用“绣花”功夫做好民生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公益慈善领域,将实施《创建慈善城市·广州行动》。推进《广州募捐条例》修订工作,完善慈善事业法规体系和运作机制。发挥“慈善城市发展研究基地”作用,加强慈善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积极开展粤港澳大湾区慈善交流活动,搭建多元化沟通平台。继续开展2019年广东扶贫济困日暨“羊城慈善为民”行动,引导慈善力量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

推动慈善资源下沉基层,做实各项慈善为民服务项目。推动广益联募平台提质增效,促进慈善与体育、消费、旅游等领域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参与的慈善氛围。加强慈善监督,落实慈善安全责任,完善区域慈善指数和慈善透明度评价体系。继续开展“慈善为民月”活动,通过举行“慈善家庭”评选、慈善文化校园行、“广州慈善榜”发布等系列活动,传播慈善故事,弘扬慈善文化。

同时,深化社会救助改革,推动经济救助向救助服务转变,实现救助事务“全省通办”。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推动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养老服务体系。实施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提升工程,将重度残疾人纳入服务范围,融入医疗护理、健康宣教、康复训练等服务。推进“家政+养老”融合试点,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家政养老融合服务。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开展社区居委会标准化建设等试点,推动城乡居民议事制度向楼(组)、居(村)民小组延伸。鼓励企业、组织、个人等通过公益创投、冠名赞助、慈善捐赠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民生服务。把长者大配餐、社工服务、城乡居民议事协商、社会组织等优势资源下沉基层,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汪祥波

通讯员廖培金

新闻推荐

省委召开民主协商会

南方日报讯1月25日上午,中共广东省委在广州召开民主协商会,就拟向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推荐的有关候选人人选,向省各民主党...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