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爱才可以天长地久

惠州日报 2019-01-26 09:39

下一代将来会怎么对待我们?要看我们此刻正在如何对待上一代。上一代不会倾吐,下一代无心体会,生命,就像黄昏最后的余光,瞬间没入黑暗。关于爱,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伤害,中国人爱的功课集体缺席。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乡野陪伴老年痴呆的美君9个月,写下了给母亲的书信《天长地久》,是对上一代人记忆的回放,也是对初老的她一个爱的阐述。

从《孩子,你慢慢来》到《亲爱的安德烈》到《目送》再到最新出版的《天长地久》,龙应台一直致力于捕捉两代人之间细微的感情,在我们缺失的功课里,把爱的五种语言(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一一贯穿在行文中,她的父母经历过战乱、她经历着颠沛流离、她的孩子分居在异国,可以说她把中国三代人之间的典型特征集于一身。像每一个活着的作家一样,龙应台把人间最温情的一面展露,即使很努力地掩饰,依然还是留下了忧伤的痕迹及对自己死亡的不安。

父母对于我们而言,是付出,是养育,是教导,是供给我们走向社会的物质源泉,他们是我们生命前半生的统领者,决定着我们的方向,极力把握着他们期待的孩子的人生,这是他们对爱的表达。我们必须要对父母做的是生病时的伺候、年老时的反哺,对年迈的他们进行行为上的监控,这是我们能给予父母的爱。这样的循环是上一代人给下一代人的“伤害”,也是下一代人给上一代人的“报复”。

当我们谈及父母的时候,更多人的记忆里是父母对自己心灵的创伤,而物质上的供给是理所当然的,是法律要求的。当父母谈及我们的时候,更多人开口说的也是“白眼狼”的种种行为,甚少思及子女为父母做出的种种牺牲,因为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是法律要求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初老一代,对于他们三四十年代出生的父母而言,这样的循环极为显著。

关于母亲,龙应台有两件后悔的事。一是父亲开车载母亲出去游玩出车祸让母亲的手臂断了之后,为了日后的出行安全收缴了父亲的车钥匙,要求以后出行只能打车,身为女儿的她会负责一切费用。她的父亲从此再没有带母亲去游玩过,因为那一代的老人知道没有钱的日子难过。多么像啊!前些日子,父亲要开车载母亲回乡下喝喜酒,我霸权到自己请不了假也要逼妹妹请假开车陪同,理由是父母上了年纪了,开车不安全。同样的事件,我的父亲不到70岁,龙应台的父亲80岁。只是直到今日,我还没有对此事尝到后悔的滋味,在生命和自由之间我替父母选择了生命,但我深信有一天我也会后悔此事,那一定是看到父母无法走动的时候,或是自己卧病在床的时候。为了保护自己不受失去的伤害,我禁锢了父母的自由。

第二件让龙应台后悔的事,是没把母亲当作女朋友好好陪伴,在她的生命中有许多各种年龄层的闺蜜,可以在各种地方聊各种话题,只是这里面没有她的母亲。我的时间很宝贵,恨不得把一天的24小时变成72小时来过,在广州常常是周日晚上就安排好接下来一周的行程表,把每一天约见朋友的时间排得满满。但是在我的时间表里,极少极少出现有陪同母亲聊天的安排,几乎没有。母亲这个角色是很难转换的,一旦成为母亲就只能定格在母亲这个角色里,成为孩子的后盾。物质回馈的循环,常常让我们忽视了两代人之间情感的需要,因为他们不敢说,而我们不会问。

我们有千万个原因蹉跎,我们有千万个理由不给,一直到你们突然转身,无语离去,我们就带着那不知怎么诉说的心灵深处的悔歉和疼痛,默默走向自己的最后。

人类的寿命从平均40岁,到当下的平均70多岁,几乎翻了一倍。在时间轴里,它何尝不是在弥补一种缺失,让我们还有那么一点时间可以去陪伴,陪伴那生命中需要陪伴的人,而人类在行动之前需要的是思维的转变。龙应台的书恰巧在这里给了我们提醒,提醒我们身后可能有的种种无可奈何。

(张育梅)

新闻推荐

广州花都摇滚马拉松2月开跑万人开启摇滚大派对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许蓓)由花都区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花都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体育局)、广州万达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