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遇他们送花 请报以笑容和感谢

中山日报 2019-01-25 17:22

自闭症孩子妈妈开设鲜花工作室,帮助自闭症青年就业。“请问您是宋老师吗?这是您的鲜花,请签收。”11日上午,宋老师收到了由配送员小杰(化名)送过来的鲜花。这次看似平常普通的鲜花配送,其实对小杰来说并不容易。小杰是中山花房厨房的配送员,患有轻度自闭症,每次的配送对于他来说都是一次挑战。

■有点波折的鲜花配送之路

11日上午10点,记者如约来到了石岐区白水井东街,和小杰、小杰妈妈林女士一起配送鲜花。小杰早上的任务是将昨天包好的鲜花配送到指定地点,确认过鲜花上贴着的纸条,小杰便出发了。

一路上,小杰并不怎么看手机导航,过马路时会先看车况,见到红灯则会停下来。就这样,小杰走到了公交车站,并上了公交车。因为有点儿不放心,林女士这次跟着小杰一起,林女士想通过这种方式,观察小杰在配送途中会否遇到困难,事后好针对这些困难制定解决方案。

小杰今年23岁了,患有轻度自闭症,因为这个原因,小杰大专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赋闲在家。去年9月份,林女士得知中山有一位自闭症青年的母亲创办了花房厨房项目,为适龄自闭症青年提供职业培训,便把小杰送过来接受职业培训。“如果没有这个项目,我也不知道小杰以后能做什么。”

公交车上,小杰似乎又走神了,没有及时按停车键导致坐过了站。林女士说:“小杰很容易走神,因此常常多走很多冤枉路,好在每次都能将鲜花配送到。”最终,小杰通过纸条上写的信息来到了指定地点,成功地将鲜花交到宋老师手里。

■“让自闭症青年有尊严地生活”

据了解,中山花房厨房项目的创办人刘女士也是一名轻度自闭症青年的母亲。在儿子小志(化名)4岁时,刘女士就发现他不怎么会讲话,去医院一查发现儿子是轻度自闭症。当时的刘女士终日以泪洗面,但她很快振作了起来,并带着小志四处接受语言训练、感统训练。

接受培训的小志情况有所好转,现在生活基本能够自理,还会骑自行车,如今已经是一名普通学校高二的学生了。“我不知道儿子以后能做什么,我们也不能照顾他一辈子。”随着小志逐渐长大,刘女士开始操心小杰今后的就业问题。在一次活动中,刘女士接触到了广州非儿戏花房厨房项目,发现适龄的自闭症青年能通过这个项目培养出职业能力,并最终胜任普通的工作。

去年9月份,在中山市青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支持下,刘女士仿照广州非儿戏花房厨房项目,将自家闲置的一层旧房子改造成为花房厨房的活动基地,并对外招收适龄轻度自闭症青年,着手培育他们的职业能力。对于正常人来说很简单的事情,刘女士可能要跟这些自闭症青年再三强调,反复练习,比如打电话时候应该怎么说,把花交给客人以后要怎么说。

“这个项目目前处于开始阶段,有三名适龄自闭症青年在这边负责配送鲜花,订单主要来自一些朋友的支持。”刘女士介绍道,“我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接纳他们,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有尊严地生活。”

文/见习生 李鑫

图/本报记者 孙俊军

新闻推荐

第五届医疗器械制造技术及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医工融合激活医疗器械制造业发展

本报讯(记者莫文艺通讯员李胜彬)大脑脑膜受损,用一张类似膏药的膜贴上,细胞自然生长覆盖,最终受损处愈合,所贴的膜在“功成身就...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