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广州着力提升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广东建设报 2019-01-25 14:35

广州市今年将进一步推进老旧城区微改造和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活化。图为恩宁路永庆片区微改造·街区案例。

广东建设报讯 记者成昱勋报道:1月19日下午,历时5天半的广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会后,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出席记者会,就广州该怎样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覆盖全面的立体公共交通运行系统、乡村振兴、厕所革命、老旧城区微改造、污染防治等多个建设领域相关问题逐一回应媒体关切。

积极推动湾区内要素有序流动

在谈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温国辉表示,广州将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着力提升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协调发展新格局,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加快发展。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联动。加快广州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积极落实国家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和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等政策。突出粤港澳大湾区三地融合发展特色,推动湾区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构建境内外协同互动的科技创新模式。加快推进创新“四核十三节点”建设,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谋划布局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港澳一起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国铁、城际、地铁、高快速路网建设,用好港珠澳大桥开通机遇,完善“四通八达、四面八方”的战略通道,推动与大湾区东、西两翼城市交通互联。

推动产业协同升级。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壮大云计算、数字经济、融资租赁等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共同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支撑区。

共建重大合作平台。加快推动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重点平台建设,积极参与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建设,探索更多的先行先试措施。

建设国际一流人文湾区,加快推进港澳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营造更便利港澳居民在广州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注重加强在食品、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治理合作,积极参与构建休闲湾区,加强湾区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联防联治,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城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

推进13条(段)地铁线路建设

在回应公共交通智慧出行、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构建覆盖全面的立体公共交通运行系统等方面提问时,温国辉介绍,近期,广州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据第三方调查,2018年市民对广州公共交通出行满意度达85%。现在广州市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了61%。地铁开通运营15条,运营里程486公里,实现区区(11区)通地铁;常规公交线路超过1200条,运营车辆1.5万辆,水上巴士线路14条;日公交出行量约1500万人次,几乎相当于每位广州市民每天搭乘一次公共交通。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95.1%。到去年底累计投放纯电动公交车11250台。

温国辉表示,接下来,在“公交都市”建设方面将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提升交通枢纽能级。已经制定《广州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规划(2018-2035年)》。二是打造智能公交网络。加强智慧出行规划,持续推进智能公交、电子支付、智能停车建设。三是增强公交服务通达性。加快公交服务均等化,推进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慢行交通的协同发展。重点推进13条(段)地铁线路建设及 30条公交线路建设调整,优化中心城区公交网络体系,增加外围区公交网络覆盖,完善公交地铁之间的换乘接驳。四是营造绿色公交环境。推进公交电动化和出租车纯电动化,打造安全舒适的步行和自行车骑行环境,提升优化公交场站空间,提高公交出行吸引力。

支持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

广州市“厕所革命”已经实行一段时间。温国辉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8年完成新建和升级改造公厕1027座,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139座,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开放厕所1659间。目前全市A级旅游景区旅游厕所达585座,基本实现4A级以上旅游景区“第三卫生间”全覆盖。

温国辉介绍,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新建旅游厕所落地较难,景区外和旅游交通沿线旅游厕所缺位较多,部分乡村旅游点和交通道路上的厕所设施不够,且较简陋。同时,厕所管理服务水平以及质量有待提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温国辉表示,一要加大投入,财政专项资金扶持部分新建和改扩建的旅游厕所。二要有严格标准,广州在全国率先制定厕所建设和管理标准,按照已制定的旅游厕所质量等级划分和评定以及厕所革命评价办法的要求,开展旅游厕所新建和升级改造工作。三是要加强宣传,将公共厕所建设管理纳入文明城市的创建活动,引导游客和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升公共厕所特别是景区旅游厕所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进一步推进老旧城区微改造

2019年,广州将如何推进老旧城区微改造和城市更新?温国辉表示,2009年,广州就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更新“三旧”改造试点工作。经过近十年探索实践,全市累计批复城市更新项目1100个,完成改造面积109.15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41亿元。特别是在全国首创老旧城区“微改造”模式,实现了城市更新理念从“城市增长”向“城市成长”的转变,打造了永庆坊等品牌项目。

温国辉介绍,2019年,广州市将进一步推进老旧城区微改造和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活化。

首先,加快推进恩宁路二期改造项目,把恩宁路微改造项目打造成为“最广州”历史文化名片。目前恩宁路二期项目正式开工,面积比现在大了10倍,整个项目在2021年完工。预计今年10月前,骑楼部分会对外开放。

其次,广州还将推进荔湾区沙面岛等区域的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进行保护性整治更新,推进5个国家老旧小区改造试点。

温国辉强调,广州市将把抓好城市更新工作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按照老旧小区微改造三年(2019—2021)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研究制定城市更新三年行动计划,有力有序推进旧村庄、旧厂房、旧城镇等各类城市更新改造。继续抓好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升级。

112条黑臭河涌治理基本完工

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温国辉说,2018年,广州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综合施策治气方面,去年广州PM2.5浓度保持每立方米35微克,没有出现过重污染天气。环境空气质量6项污染物指标中,有3项同比下降。在压实责任治水方面,2018年,广州入选国家黑臭水体整治示范城市,开展了“四洗”行动(洗楼、洗管、洗井、洗河),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6万个,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新建污水管网3430公里。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河涌,35条黑臭河涌不黑不臭,112条黑臭河涌治理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温国辉介绍,广州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全市设立了四级河长,并创新设置九大流域河长,由11名市领导担任,统筹协调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统治理。

他特别提到,河长制实施非常严格。广州去年严肃查处河长履职中不作为、慢作为、懒作为的行为,对142名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人员做出问责处理。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各区涌现出一大批“民间河长”和“民间志愿者”,目前,广州共有“民间河长”1179名,河涌共治共管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新闻推荐

广州农商银行启动300亿纾困资金 助力民企渡融资难关

新年伊始,银行都在忙什么?面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如何更好、更有效地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助民营企...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