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荔湾的袁晓娟创办邻里公益读书会带领邻居读书,牵头组团开办“共享育儿”早教课,当红娘组建相亲群…… 她与邻里共享好书、早教课、美好生活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崔小远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郭柯堂(除署名外)
与“书香家庭”为邻,是怎样的体验?可以参加邻居牵头在小区里举办的公益读书会,听专家主讲后还能与业主们交流读书心得;如果家有小孩,可以送孩子到邻居家里上早教课,自己和邻居轮流发挥特长给孩子们上课;如果自己单身,可以加入邻居组建的公益相亲群,参加线下联谊活动认识靠谱朋友……
对于住在荔湾区凯粤湾小区的街坊来说,袁晓娟是难得的好邻居。她爱读书,不仅自己读、陪伴孩子读,还带动小区邻里、单位同事一起读。爱读书,读出了名堂:她开办固定的读书会,吸引了文化平台和楼盘开发商提供支援;因为关注儿童教育,她牵头带着业主们“共享育儿”,带领小区孩子们在家里读书、到户外活动;人脉越来越广,她成为邻里们信赖的交流对象,于是创办相亲群组织联谊活动,同时也反思自己和身边许多人的婚姻问题,再接着到书中寻找答案……
读出新意
办读书会:带邻里一起读书,一切免费
“悦读会第20期年末特别活动登场咯!常常听到人指着某某孩子说,这孩子有啥啥问题,其实,背后多是父母的问题、家庭的问题……希望更多的父母加入到家庭教育的学习行列!”1月4日,袁晓娟在朋友圈发出新一期读书会公告,邀请小区亲子家庭参加。截至昨日,由袁晓娟发起筹建的社区读书会已顺利举办19期,每一期均吸引五六十名书友参加交流,主要参加者有时为家长们,有时为孩子们。
创办公益读书会的念想,源于孩子去哪里接受学前教育的考虑。孩子两三岁时,袁晓娟想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于是带他参加自己以前经常参加的广东省直中英文演讲俱乐部的活动。结果,孩子在现场“经常走来走去、穿来穿去,影响会场秩序”。末了,主办方工作人员给了一句话:“欢迎你们下次再来,不要带孩子。”
参加外面读书会的计划行不通,不如就在家门口办读书会?首先要解决场地问题。在邻居和热心公益的会所负责人的支持下,读书会的场地敲定——小区内一间美容会所的大会议室。接着,确定读书会成员分工、探讨读书会主题、邀请主讲嘉宾、发布公告、布置场地、邀请业主……一番张罗后,2017年9月10日,小区的第一期读书会正式开办,聚焦家校联合教育话题。
一期期读书会,一切免费:会所免费提供场地,嘉宾不计课酬开讲,热心业主义务服务,书友们免费参加。每一期读书会的具体选题由业主们商讨确定,随后由热心业主用个人社交关系邀请相熟的相关领域嘉宾到社区开讲。书友们提前阅读嘉宾推荐的相关书籍。在读书会现场,嘉宾围绕主题作主讲后,书友们再对话题展开探讨。至今,广州市真光中学校长、广州广播电视台儿童节目主播、卡耐基学院金牌讲师都曾到场主讲。大家一起探讨过海外自驾游、区块链、投资理财、儿童教育等热点话题。
办读书会:既是付出者也是收获者,很开心
读书会的形式和内容接地气,受到了业主们的肯定和欢迎,也吸引了文化平台提供支援。办至第13期时,读书会与阅读平台“樊登小读者”合作,在小区里开办了一期儿童绘本主题读书会,楼盘开发商免费提供了样板间作活动场地。将于2019年1月13日举办的第20期读书会,得到了荔湾区教育局、荔湾区妇联、西关培正小学、凯粤湾幼儿园等单位支持,现场将有家庭教育知识分享,还将增添儿童才艺展示、跳蚤市场义卖、家长现场挥春等内容。
长期筹备读书会并不容易,袁晓娟倒乐在其中,“每一次读书会,我们既是付出者,也是收获者。很开心,能帮大家打开一扇阅读大门,又打开一扇思考之窗,共同探索精神世界。”
在读书会,袁晓娟的收获既在于学习新知识,也在于改变过往认知。中医曾是袁晓娟的学习盲区。参加完一期中医养生专题的读书会后,袁晓娟开始阅读中医相关书籍,了解身体穴位,关注个人体质。
共享育儿:8个家庭互助早教,互助延伸至生活
读书会的成功筹办,离不开袁晓娟前期攒下的阅读经验。在孩子2岁时,袁晓娟曾将他送去好几家早教机构学习,但事后发现,这些早教机构服务收费贵不说,每次来回接送很折腾,且最后是否物有所值,也该打个问号。
为何不自己教孩子?一线城市里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难道教不会三岁娃娃?经过交流探讨,小区里7对家长对于袁晓娟的建议投了肯定票。他们均是袁晓娟在小区遛娃时结识的邻里。袁晓娟说:“我呀,喜欢跟人聊天,看到带孩子的同龄人,就想聊一聊。大家在小区见多了,就熟了。”
确定上课形式、内容、地点后,8个家庭一拍即合,创新组建社区家庭互助式早期教育模式。该教育模式中,爸爸妈妈们担任老师,自家小朋友当助教,客厅作课堂,家长教自己和邻居家小孩学习。按照制定的学习计划,一周上2~3次课,家长们轮流给孩子们上课,教绘画、教音乐、教绘本。“比如说,今天到我家上课,我擅长语文,就教孩子们读绘本,学识字。儿子做小助教,维持现场秩序。这种互助教育,形成一种学习的氛围,增加了亲子陪伴时间,还能培养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袁晓娟介绍,家长们会根据孩子们的课堂反应情况,发现其兴趣爱好,再送往早教机构深度培训学习。
这种家庭互助式的互动,不仅仅在学习课堂上,还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孩子发烧没有退热贴?炒菜时盐不够用了?在联盟微信群里喊一声,就能有回应。周末闷得慌,几家人会一起开车出游,老人坐一车,小孩坐一车。“老人们坐一起,互相抱怨、吐槽,倾诉一下,也很开心。不然,整天带孩子太闷了。”
(下转A07)
新闻推荐
请扫二维码,参与征名活动专题提起广州的历史文化街区,首先想到恩宁路。当前,按照“老城市、新活力”的原则,恩宁路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