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记忆 记住乡愁

南方日报 2018-12-26 06:50

■王庆峰

近日,湖北省恩施市发布了一则公示,拟命名、改名城区60条街道,引发市民质疑。不少市民留言称“不好记、会绕晕”“更改命名数量太多,名称不好听”等。对此,当地称将认真汇总网民意见。

路名是“城市的脸,市民的眼”,市民之所以有意见,是因为身处其中,有切身的感受,有足够的发言权。正如市民所说,有的拟命名道路和市县政府所在地道路重名,导航容易识别错误,还有的路名识别度很高,改掉后人们难以适应。这说明,路名不只是一个空洞的名字,它承载着人们对本地文化的认同,命名改名是一件群众关心的大事,要充分考虑人们的情感和接受能力。一是不能冒进,像这样一口气命名、改名60条街道,有可能会造成混乱,得不偿失;二是要尊重程序,广泛征求意见,而不是直接抛一个公示给大家。这里有个例子,广州塔命名时曾向大家征求到18万个有效名称,这样集体参与的方式,市民们容易产生亲近感、认同感。对恩施当地来说,征求民意的过程不应该缺失。

当地为什么有这种动作,从公告中得知,“服务生态旅游”。应该说,这样的思路许多地方都有,随着行政区域、城市规划、经济重心等调整,为了表示是新路名,或者为了扩大影响,故意将路名更换。有统计称,近30年时间里大约6万个乡镇名字和40万个村名被弃用。这样的方式,对个人和社会而言都有割断历史的危险。就拿“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徽州来说,这里诞生的徽学和藏学、敦煌学并称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徽商文化也曾纵横明清五百年。然而现在的徽州已不复当年之名,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个地方,这大概就与徽州的改名有关——为了发展当地旅游,徽州在1987年被改成了黄山。近年来,要求改回徽州的呼声越来越高,正是因为人们普遍意识到地名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地名也好,路名也罢,都不是空荡荡的概念,它们可能与一个物件有关,与一种饮食有关,与一族姓氏有关……总之,它记录着人们文化、社会等多维度的活动,和人们的情感直接相通。今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这一重要讲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启示,一个地名、路名之所以形成记忆和乡愁,是靠经年累月的时间积淀,是靠一代代人的口耳相传。我们在物质文明大发展的今天,不能忘了尊重历史和传统,要滋养更有厚度和温度的精神文明。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一些地方随意改名甚至崇拜洋地名现象,提醒人们地名、路名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其内蕴的文化价值亟待挖掘,并加以弘扬。当然,随着时代发展,一些地名、路名确有修改必要性,但绝不应该拍脑袋,而是应该推动建立提前介入机制和严格审验制度,多向专家要看法,多向百姓要意见,争取一个地名、路名在修改之后,能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新闻推荐

真光推行“大阅读教育”打造书香校园

信息时报讯(记者徐珊珊)近日,荔湾区“大阅读”提升工程开放日活动在广州市真光中学岭南校区举行,此次活动的主题是“让阅读成...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