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行业发展“有道”
广州餐饮行业未来结构性改革特点在哪?要朝着什么方向和目标奋进?餐饮行业发展创新态势是什么?要怎样转型才能更符合广州消费者的特性?这些餐饮行业的大问题,在广州地区饮食行业协会发布的《2017-2018年度广州市餐饮行业发展报告》都有明确的指向。
广州市餐饮行业结构性改革特征明显
在2012年12月八项规定出台之后,在大众餐饮的强劲增长推动下,广州市限额以上餐饮企业的复苏并不是重归高端餐饮,而是源于内部的结构性调整。经历了转型阵痛期之后,高端餐饮势微带来的供需两侧的缺口迅速为大众餐饮的崛起所填补。近年来,广州大众餐饮收入和人均消费均保持上升,而同期高端餐饮营业额和人均消费均为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根据中国饭店业协会的数据,目前大众消费贡献了超过80%的餐饮收入。因此,广州餐饮行业结构由哑铃型(高端、低端餐饮占比较重)逐渐转变为纺锤型结构。
与此同时,广州餐饮行业的长尾化特征显著,占比超过1%的品类多达数十个,并且品类内部的差异化明显,餐饮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普遍极低。目前,长尾品类如地方小吃,陆续品牌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同时传统的中餐品牌也逐渐开始开设长尾化的餐厅或者副品牌,不再单一追求控制菜单成本,利用自身的品控体系和规模效应进行长尾延伸。
此外,广州多家连锁品牌餐饮企业和专业化餐饮供应链服务平台企业着力发挥品牌的引领作用,积极尝试推动餐饮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向深入,为繁荣市场、扩大内需,促进餐饮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去年,广州多家餐饮B2B供应链企业开放自身平台,邀请供应商入驻,迈入平台+自营模式。这些餐饮B2B企业覆盖了平台、仓储、物流系统、营销等售后环节,充分整合了行业的闲置资源,避免了重复建设,为广大中小型餐饮连锁企业提供了高品质、低成本的标准化供应链服务,有效推动了越来越多的连锁餐饮企业轻装上阵,迅速壮大。
广州市餐饮行业发展迈向新时代
伴随着强势的消费升级,大众餐饮消费开始快速增长,服务对象和需求也因此变得更加多元,而科技的进步也重塑了消费者的决策过程、支付行为等消费环节。这些都使得传统餐饮迎来了新一轮转型升级,餐饮新业态、新品类、新模式不断涌现,消费者有了更多元、多维的选择,消费价格也更亲民,跨界营销更加时尚,互动体验更加新颖。
随着年轻群体渐成消费新主力,极具个性化、体验化、多样化、时尚感的休闲餐饮平稳发展。广州诸多高端餐饮纷纷以多元化、多品牌方式拓展市场,在休闲餐饮市场也连续推出了小炳胜、小山东老家等这些小而精的餐饮品牌,开启了广州餐饮的“小时代”业态。据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餐饮五百强门店中,小吃这一业态的整体营收增速高达26%,位居八大业态之首。
“互联网+”在全国发展地如火如荼,中国餐饮行业也不逞多让。互联网餐饮平台主要实现了餐饮商家的信息和交易的线上化,通过团购、外卖、预订、评价等功能,帮助商户进行线上营销与引流。当前,餐饮行业已成为本次生活服务行业中互联网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2017年中国餐饮O2O行业市场规模已达7799.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7%,发展速度令人惊人。(黎梓清)
新闻推荐
新华社广州12月24日电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24日发布《广州市住房公积金缴存管理办法》,提出将广州市稳定就业的港澳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