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借情境 教学大提升

番禺日报 2018-12-24 08:36

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解“友情树”情境大石小学举行教研结对学校品德科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本报讯(记者赖妙娴通讯员陈泽萍)为了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围绕广州市学品德教研会科研小课题“创设情境”及“生活资源整合”的课例研究,近日,大石小学举行教研结对学校品德科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记者跟随课堂体会了一回。

活动当天,在学校电教室内,学校的陈泽萍、凌征香两位老师分别展示了《学会友好相处》和《游子回家》两节课例。

《学会友好相处》是北师大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懂得伙伴相处应当以诚相待、彼此谅解,初步掌握处理矛盾的简单技巧,帮助学生学会更好地与人相处。

陈泽萍老师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利用游戏、视频、板书等营造情境,为学生的体验、感悟、思考搭建相应的支架,帮助他们获得认知的发展。课堂上,陈老师先以“桃花开”的游戏导入,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通过体验抱团游戏,学生们置身“花瓣组合成花朵”的情境,并相应地联想到自己与小伙伴的关系,感悟友情的美好。

陈泽萍解释说:“三年级的孩子喜欢和伙伴一起玩耍,但是当与伙伴相处发生矛盾时,他们常常会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正确处理矛盾。”为了让学生明确问题所在,陈老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与小伙伴之间发生的矛盾,指名汇报后出示相应的视频。视频包含了“争执”“碰撞”“误会”“自我中心”四个内容,重现了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人际矛盾。在视频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置身其中,直观感知矛盾的产生过程,与里面的人物共情;而且能够跳脱出来,客观地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为“化解矛盾”的学习做准备。

除了通过游戏、视频来创设情境,在本课教学中陈老师还充分利用了板书。本课板书主要以贴图的方式进行,上课伊始,陈老师在黑板上贴了一个“树干”,接着用绿色粉笔画出一圈“树冠”。随着学生汇报“矛盾”,逐步贴出“黄树叶”:记恨、不坦诚、争执、误会……在进行“化解矛盾”的环节时,贴出一个个“红苹果”,将“宽容谅解”“以诚相待”等好办法展示在学生眼前。最后,在树干正中贴出“学会友好相处”的主题。整节课中,学生在“友情树”的情境中体验友情的美好、感知矛盾的产生、总结化解的方法,“友情”与“矛盾”对他们而言变得具体可感,学习起来也比较轻松。

记者还了解到,《游子回家》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教学中,凌征香老师以“探究——体验”为基点,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以“点”状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探究历史。课堂伊始,凌老师播放歌曲《大中国》,与学生合唱这首铿锵激昂的歌,带领学生走进祖国大好河山的情境。接着,出示香港地图并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形成对香港的初步印象。在这些情境的渲染下,学生对香港充满了探究的愿望,自主提问题并与老师一起梳理归纳了本次活动的三大探究问题,然后,进入小组合作探究环节。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获得初步感知等。

本次活动的两节课例,以“创设情境”为核心,利用游戏、视频、音乐、板书等,营造适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在这美好的对话情境中,学生提升了认识,升华了情感。整节课,凌老师通过巧设情境,点燃学生体验的情感火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内化、感悟,生成爱国的道德情感品质。

新闻推荐

“华南虎”上天了 广州动物园华南虎DNA搭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上太空

科研人员在做发射前的准备搭载华南虎DNA干粉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搭载华南虎DNA干粉的容器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全杰...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