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保护 成效卓著
鳌鱼舞谭若锋摄非遗讲堂活动康公诞活动非遗工作表彰活动——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硕果累累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区文化主管部门认真学习中共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等法律和文件精神,认真做好番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收到良好社会成效。
开展大型非遗民俗跟踪记录和建档
近年来,区非遗中心持续对区内的大型非遗民俗活动(特别是龙舟、诞会)进行跟踪记录,记录其传承与演变,同时做好资料建档工作。如2018年先后实地记录了南村员岗飘色巡游、樟边村(横坑)十乡会、钟村康公出会、沙湾北帝诞飘色巡游、化龙镇潭山村娘妈诞出会等诞会民俗活动。在端午节期间拍摄记录石楼镇大岭村龙船景、南山古庙龙舟习俗、茭塘景、新造景等传统龙舟民俗活动。
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
目前,番禺区已建立了国家、省、市、区四级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同时通过积极申报各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加以完善。2018年番禺区公布了第三批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名,成功将王秀甜(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推荐申报为市级第六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截至2018年10月,全区拥有国家级名录3个,省级名录12个(含国家级),市级名录17个(含省级或以上),区级名录35个(含市级或以上);代表性传承人方面,有国家级2名、省级9名(含国家级)、市级21名(含省级或以上)、区级46名(含市级或以上),全区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数量位居广州市前列,辖区内比较重要的非遗项目纳入名录保护范围。此外,全区还有广州市番禺莲花彩瓷实业有限公司、沙湾飘色协会、沙湾世良工艺美术工作室3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以及沙湾镇育才小学、大龙街沙涌小学等12个区级非遗传承基地。
举办非遗主题展示展演活动
近年来,区文化主管部门通过举办“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系列活动以及国庆等重大节假日,邀请番禺区优秀非遗项目进行现场展示和舞台展演,同时举办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图片展,向市民传播番禺区优秀非遗知识。如2018年国庆节期间,首次在基盛万科中央公园户外广场举行“禺山记忆”—番禺非遗体验日活动,受到市民群众的欢迎。
非遗进校园活动丰富多彩
近年来,区文化主管部门结合不同学校的非遗传承实际情况,举办了多期“寻找禺山的记忆”非遗进校园活动,通过展演、展示、展览、讲座等方式将番禺区优秀非遗文化带进校园,同时丰富学校的岭南校园文化建设。此外,从2012年开始,区非遗中心在每年暑假期间都会举办暑期青少年非遗(广绣、灰塑、粤曲、古筝等)传承班,每年均邀请番禺区部分非遗项目传承人为青少年免费授课。
“禺山记忆”非遗讲堂受欢迎
举办了多期“禺山记忆—番禺非遗讲堂”系列讲座,每期邀请资深专家学者和传承人开讲。如2017年的《我所理解的“番禺民俗”》、《外销艺术中所见的羊城风物》、《番禺广府壁画》、《家乡滋味—番禺传统美食漫谈》,2018年的《广府民居民俗浅谈》《潘高寿中药文化与养肺治咳》《清代以来番禺县茭塘司河网地带的宗族、龙舟与地方社会建构》《沙湾何氏广东音乐的传承推广之路》等。“禺山记忆—番禺非遗讲堂”对培训镇街非遗工作人员,扩大非遗在广大市民中的传播力度,培养年轻受众,弘扬番禺区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不断推出非遗书籍和音像作品
近年来,区文化主管部门组织人员编写了《番禺文化遗产研究》《番禺民间信仰与诞会文集》《沙湾何氏与广东音乐》等书籍,录制了《何氏三杰广东音乐精品集》等对番禺区非遗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记录、整理和研究。通过编写《番禺历史文化通识读本》《番禺区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图典》向青少年和普通市民普及非遗知识。其中,《番禺区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图典》汇总了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概况,并在举办相关活动期间向公众派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帮助市民更全面了解番禺区非遗常识和传承保护概貌。
宣传推广非遗不遗余力
近年来,区文化主管部门借助“广州非遗”“番禺发布”“番禺文化”等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宣传番禺区优秀非遗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推广广东音乐原创作品。
总而言之,通过开展一系列的非遗传承保护和宣传推广工作,有效加强了传承载体的建设,拓展社会各界参与非遗保护的渠道,提高了文化自信,特别是加强了非遗文化在青少年的传承和传播,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批年轻的的受众,使番禺在城市化及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融入广州大都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进程中,仍能保持和延续岭南文化的根脉和神韵,使番禺市民能留住社区记忆、记住乡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穹)据广州阳光家缘备案预售数据显示,上周全市发放预售证17张,较上上周下少7张,环比跌29.16%;其中住宅类产品预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