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在文图互证中重返晚清文化现场
[摘要]在文图互证中重返晚清文化现场
《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陈平原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10月版,88.00元。
学堂、报章、演说,被梁启超以为是“传播文明三利器”。其中报章一项,不仅在当时有传播、启蒙、娱乐之功用,拉开一段时间距离,更能作为过往时代的物质载体,封存繁密的历史信息和缤纷的社会生活。现代学人嗜好旧报刊,大约正是着迷于其中永不腐朽的世俗气和无与伦比的现场感吧,以及一种真实地“触摸”历史的可能。
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新著《左图右史与西学东渐:晚清画报研究》,是其二十多年来研究晚清画报的成果集结。该书由十篇相互独立又不乏关联的文章组成,涉及晚清到民国初年的画报120余种,从新知启蒙、宗教传播、儿童画像、革命叙事、女子学堂、帝京想象、胜景民俗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钩沉索引、文图互证,带人走入动荡而复杂、振奋又摧颓、旖旎而端肃的晚清文化现场。在密实的文献功夫以外,陈平原不断生发出新问题与新视点,在学界引领潮流、发凡起例,亦是殊为难得。
绘图缀说的晚清画报,或者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图像时代”。以1905年诞生于广州的《时事画报》为例,创刊号上有高剑父所拟《本报约章》,阐明画报延聘美术家专司绘事,聘请淹通卓识之士主持笔政,总体以“开通群智、振发精神”为宗旨。晚清民初诸多画报的办报思路大体与之相类,按照陈平原的总结,即是“以西洋画报为榜样,以图文并茂为目标,以新闻纪事为主干,以绘画技巧为卖点,以开通民智为宗旨,以兼及妇孺为准则。”
由于画报是典型的都市文化的产物,大抵晚清画报集中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地。在已知120余种画报中,陈平原着重选择30种加以论述,包括上海的《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北京的《启蒙画报》《星期画报》,广州的《时事画报》《赏奇画报》,天津的《醒俗画报》《人镜画报》等等。书中所附300余张图片,还原晚清民初各家画报真容。它们采自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学术工作当真如聚沙成塔、水滴石穿,多年来陈平原奔走搜集,万取一收,使得该书同时具备十分珍罕的资料价值。
这是一部思路谨严、填补空白的学术著作,也是一部雅俗共赏、妙趣横生的社会文化类读物。作者文辞温润,笔下虽密布考证学理,却读来清畅而不生隔阂。同时选取角度堪称新颖有趣,譬如第三章论及画报中的科普读物和科幻小说,重点考察晚清民国时期画报中的飞车、飞艇、飞船和气球,揭开无论知识分子还是平民所共有的“御风而行”的想象。
而鲁迅先生“经以科学,纬以人情”的主张,依然适用于今天的科幻小说创作。第五章谈论转型期中国的“儿童相”,第七章透过画报看彼时方兴未艾的女学,以妇女儿童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衡量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既爬梳历史,又烛照当下,颇能予人启示。(黄茜)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苏赞)基因测序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了癌症筛查和治疗中。12月20日,记者从广州市康立明生物科技有限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