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识别“酸碱体质的骗局” □刘焕兰

惠州日报 2018-12-20 09:18

扫二维码,了解更多健康资讯

前不久,一则美国“酸碱体质理论大师”罗伯特·杨被判赔1.05亿美元,当庭承认骗局的文章在网上热传。近年来,我国一些教授,养生专家以及电视台健康养生类节目也在鼓吹“酸碱体质”,由此而来的一系列号称碱性保健食品,能够调节酸碱体质的产品应运而生。……那么这个流传深广的“酸碱体质论”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呢?

我们先了解一下人体是否有酸碱性?

其实,人体有许多种液体: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还有分泌的各种消化液、排泄出的汗液、尿液等。这些液体各有各的酸碱度。一般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为弱碱性。由此可见,流言中所说的“体液”肯定不是指强酸性的胃液,很可能就是指血液。按照国际常规,检测体液酸碱度主要从静脉血、尿液、体内碱贮备和二氧化碳结合率等四个方面进行测试,显然这些专业检测不是简单的家用仪器能完成的。

血液的弱碱性是怎样形成的呢?

血液是个复杂而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系统。血液中含有碳酸氢盐、磷酸盐、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等几大缓冲系统,这些化合物保证了在不停有物质释放入血液又排除出血液的动态平衡中,只要不超过这些化合物的缓冲能力,血液的pH值会始终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波动。

日常中的饮食能改变血液的酸碱度吗?

正常生理状况下,人体有着严格的调控机制,血液的pH值都会被严格限定在7.35~7.45之间,只有在严重的病理条件下才会真正“变酸”或“变碱”,发生酸中毒或碱中毒。所以,不是说狂吃猪肉或喝酒就能使血液变酸,或者吃些保健品就能使血液变碱的。

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酸碱度有关吗?

事实上,是疾病的发生会影响人体的酸碱度,而不是酸碱度的改变导致了疾病的发生。例如,肿瘤的生长会导致实体瘤周边的微环境变酸。科学研究发现,实体肿瘤周围微环境的pH值的确比正常组织和器官要低。这是因为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快,而在肿瘤组织中血管的供应往往跟不上肿瘤细胞快速扩增的脚步,供应的氧气和养料不足。肿瘤细胞总是处于缺氧和缺养料的微环境中生长,新陈代谢过程也与正常细胞不同,生成了更多的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使得肿瘤组织周边的组织液pH值降低。然而,在肿瘤细胞内部的pH值却是与正常细胞相同的。目前尚无科学证据表明实体肿瘤会导致整个身体的体液都“变酸”。

了解了这些科学的人体酸碱性问题,那么在如今真假健康养生信息到处充斥着的社会中,我们该如何判别和选择科学正确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呢?

一是养生理论需要追本溯源。正确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应该是经过长久历史考验或各大权威科学机构科学试验认证的,而不是仅仅凭几位专家学者宣传的。就像我提出的全养生理论,里面的全包容,则汲取了儒、释、道家等传统养生理论的精华,并结合现代养生理论和实践完善而成,保证了养生道路的正确。

二是养生方法必须是全面的。养生决不会是单一的、极端的。如果有人说有什么药品或保健品或什么方法可以包治百病,就可以健康长寿的话,这一定是骗人的。养生是一个简单却又全面系统的工程。我提出在生活中养生,在养生中生活。譬如在饮食上,我们一般正常人饮食均衡,蔬菜瓜果肉类搭配好,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是完全可以从饮食中摄取的;在运动方面,每天或隔天1次,每次30分钟至1小时,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等。

总之,健康养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来宣传和学习,通过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养生理念和方法,通过全养生而达到大健康!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新闻推荐

强制报告制度是对困境儿童最大的温情

来论胡一刀(时评人)日前,广州民政部门联合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教育局、公安局、卫生计生委印发《广州市监护困境儿...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