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社区 城市中的“桃源”实验 各种创意空间、共享工作空间的兴起让无界空间设计成为时尚

广州日报 2018-12-17 10:21

池水上盘旋通往二楼的坡道设计成黑色的,通过时像钻进山洞,出来时如桃花源记所述“仿佛若有光”。看得见风景的取景茶室纤维板厂改造而成的小楼其独特的外立面很抢眼,它没有完整的外墙感觉,线条富于变化,楼层拼接交错的,色彩多变活泼。想了解更多无界社区的设计故事吗?请扫二维码听听设计师的解密。视频拍摄: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视频剪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温翔茵由于整个园区自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一直在建设发展,好比一个建材博物馆。设计师设计时从中摘取时间的片段,运用多达13种物料去搭建7个小屋,每间都有名字,风格也不一。不同房间的设计,打破了大家对一些空间的固有印象,可以铺上寝具当卧房休闲,也可以摆上桌子变成茶室或讨论室。悬崖下的瞭望屋位于美国得州的阔岩瞭望处是一个裸露钢结构的狩猎伪装小屋、写作工作室以及享受壮阔的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视野的观景台。这座近42平方米的无界空间坐落在石灰岩断崖之下。建筑师选用自然锈蚀的钢材来与周边保持相近的年代感,大块的玻璃幕墙,多种暖木材的使用以及细节丰富的建构,共同完成瞭望屋“景观中的首饰盒”的意象。(来源:《建筑师》)集装箱造成的隐巢建筑师在孟加拉一处隐蔽的定居点,用集装箱搭建出一个远离喧嚣城市生活的无界空间设计。建筑的悬挑平台、纵横交错的楼梯以及集装箱多角度布局使得整个项目极具视觉冲击力。(来源: archdaily)

近日,竹丝岗的街坊体验了一把无界艺术,办公楼、街道、菜市场变成美术馆,艺术与日常生活连接,街坊与艺术家互动共同成为艺术的创作者。界限和尺度意味着规则,在讲求创意的设计界却一直在尝试打破界限,各种创意空间、共享工作空间的兴起,让无界空间设计成为时尚。日前,记者就见到了这样一栋建筑,一栋房子可以是一个社区,可以是办公室、工作坊,可以是美术馆、展厅、剧场……它模糊了边界和功能,建立了人与人、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新关系。

撰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丽琴

摄影: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俊杰

空间构成表皮:外立面无界

近期,番禺有栋小楼由一家有名的酒店集团启动试营业,这是个声称适合进行会议、展览、聚会的创意空间,可以在灵动的空间中会议展览、工作团建、美食烹饪、好友欢聚,离开都市,激发灵感。近日,记者见到了这栋由紫泥糖厂中废弃的纤维板厂改造而成建筑。

紫泥糖厂建于1953年,由单一的制糖企业发展为发电、造纸、饮料、水泥等多元化经营厂区,旧厂房总占地36万多平方米,停产后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现在这里成为紫泥堂创意园。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扉建筑主创建筑师、扉美术馆馆长叶敏是这栋建筑的主设计师,她告诉记者,与一般建筑不同,这栋小楼并不是接到某个设计任务而产生的,它其实源于自己和一些同样从事创意工作的朋友想一起打造一个共同生活工作的地方的想法,是先有设计再找业主的一个项目,也是一个“不设计立面”的项目——以使用空间构成表皮,功能就是形式。所以,很多人看着外立面感到很疑惑,看不出来这栋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的。

“这是按照大家设想中的生活工作居所打造的项目,而我们一直想的是怎样把浴室建在花园里,厨房能看到远山,在窗边随手能摘到种下的香料配菜,在望见一线天的天窗下看书……把每套房子想要的这些地方搭建完成,立面就成了和常见建筑物完全不同的模样。我们要的是空间,不是一张皮。于是我们把表皮加厚变成使用空间。”

猫犬相闻的桃源:内在空间无界

如果说从外立面看不出房子是干什么用的,进入之后空间感才真的让人想象不到。进入大门,左边是豁然拉高十多米的大厅,宛如开发布会的放映厅,布置有阶梯教室式的台阶,整个空间大气宽敞,可用于会议、展览、发布活动等,而右边的空间层高恢复正常,有一个用丢弃在厂房中的机器回收利用设计而成的吧台,晚上可以变成酒吧使用。看到这样的设计,不少人以为了解了这栋建筑的功能:用于工作。但逛完整栋楼才会知道结论还是下得太早,原来这栋楼是由七套格局不一的房子叠出来的,是一个垂直的无界社区。

叶敏说,这栋楼设计来自朋友们的诉求和想法。作为从事设计创意工作的人,他们都是梦想家,都希望自己的工作室有前庭后院,可以躺在浴池看星星,既可以工作又可以安居会友,还希望自己不用的时候可以做Airbnb(短租民宿)……而最重要的,朋友之间可以“猫犬相闻”常常往来,好像城市中的世外桃源一样。按照这样的设想,就选了外表毫不起眼几乎是最没特色的板材车间来做改造,因为不用纠结要不要保留外墙。把这栋建筑当做世外桃源的山,在这山上搭建了大小不等1~2层的7套屋子。这些房子,有的从广东民居中采来天井以及半露天的浴室,有的用半封闭的缓坡联系楼层,有的门窗是可移动的,随时可以改变空间格局。站在房子的窗口或阳台往外张望,好像看到一条街区,会觉得大家是邻居,不是路人。

在这栋设计感极强的建筑中,还有很多设计小心机,将“无界”演绎得淋漓尽致。小楼的前面有一片造型很别致的墙,仔细看原来是新墙绕旧墙,还有一座拱桥连接空间。叶敏说,楼盖好了,却总觉得开门见山有点直白,正巧楼前有片旧墙,墙有豁口,于是再次用“加厚边界”的方式用一道新墙封闭围绕旧墙创造了琴、棋、茶、画的空间场景,恰好当成“山门”来用。这里还可以当做舞台,表演戏剧,也可以当做展厅,发布新品,当然,还可以烤串、放电影、“吹水”、自拍……空间的使用功能还待无限开发。

“斜杠青年”:在花园办公在客厅开展

在互联网时代,“斜杠青年”、SOHO一族,他们可能早上是奶爸,下午要进行设计和创作,晚上是直播博主。他们的生活方式把工作、生活、娱乐融为一体,因此为这种无界生活设计的“无界空间”自然应运而生,多功能的设计,完全可以在客厅开展,在花园办公,在浴室开会。

叶敏说,所谓无界设计,其实是多用途空间设计的升级,多用途空间设计在设计界已广泛使用,主要是出于节约土地资源的考虑。无界空间设计探讨的不仅仅是同一个空间有很多的使用功能的无界,还有怎样能在室内创造出在室外的感受。在整个设计中,一直在试图模糊室内外的边界,把自然或抽象或具体地纳入建筑内。这个项目用的是“加厚边界”的方式把空间存在所依附的表皮转换为空间本身,模糊了两者的定义。一般的房子都有清晰的边界,但这栋楼的设计是用相反的方式设计出来的,构成美感的元素是从理想的生活场景出发,从室内的功能需求和考虑延伸出来,而产生了这样的结果。此外,空间设计也通过突破常规,希望实现用户感官的无界。例如名为“半坡楼”的房子两层通高的庭园,池水上盘旋通往二楼的坡道设计成黑色的,通过时像钻进山洞,出来时如桃花源记所述“仿佛若有光”。人登上二层平台,眼前豁然开朗,落日的余晖伴江水在高高的烟囱下奔流不息。通过空间上的突破,让大家放松思维,在更生活的场景中去讨论问题,在更柔软的环境中工作开会,能获得全新的体验,找到不同的灵感。

发展趋势:

生活方式改变空间

设计让情感回归

可以看到,互联网时代科技快速发展,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城市空间,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重新塑造。不仅是居住空间、商业购物空间不断更迭,工作空间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共享式办公、联合办公空间兴起,各类界限更加模糊化。

业内人士表示,快节奏的生活和高楼林立的封闭空间,对人们的情感其实是一种冲击,不少人产生回归自然和更多情感交流的渴望,设计应该在这方面有更多的贡献,不过值得欣喜的是,一直都有设计师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

对于紫泥堂“无界社区”这样的设计,MappingWorkshop创始人、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兼任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何志森表示,和典型的消费型空间不一样的是,这样的空间是一个时刻在生产和创造的场所。在“无界社区”里,建筑师提供了一条串联不同居住的“街道”,为回归熟人社会提供了可能。在街道行走,如同徘徊和迷失在山林之间,偶遇、擦肩、回眸、遥望,崎岖蜿蜒的山路让人忘记身在何处。因此,传统楼面和地面的界限几乎失效。

与常见僵硬不透气的建筑立面不同的是,“无界社区”的立面是由其建筑平面定义和营造的。在某种程度上,立面是平面上摆放的一个小品,从而模糊了平立面之间的界限。建筑外缘形似博古架,陈列着不同的生活,又活脱脱是一幅山水画,不经意地讲述日用常行、人情冷暖。

新闻推荐

生活愈发多彩 质量越来越高

改革开放40年来,番禺人生活品质大幅提升□本报记者王汉文年终岁末之际,番禺市民阿生圆满地结束了9天欧洲之旅,德国...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